第二百八十九章 缅北战纪:炮击开始(2 / 3)

(相对而言)的往刚刚自行火炮团所在的阵地发起反击,顿时旷野里爆炸声响成一片。

“大概是五十米……离散精度还可以……反应时间也要比之前的观察情报更快……真是奇怪……”周默皱着眉头听着山脚的爆炸声,并通过望远镜观测炮弹散落点,观测无人机也传输着对方炮兵阵地现在的状况。

据他得到以往关于缅军政府的作战情报:对方这些年来,一直在有意无意的收集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各式火炮。

而由于苏西娅解体,大量苏系军火流入市场,也让缅军政府确实通过零零散散的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数量不在少的80-100mm迫击炮和122mm榴弹炮。

但技术兵种不是说有了装备、能用就行,这不单是需要从头开始培训人员理论等等事宜,和普通士兵一样还需要大量基础训练,像周默这种半吊子的后备炮兵三个月也要打掉一个基数的炮弹。

而缅军因为无法自行生产炮弹,哪怕是迫击炮也有“存在主义”的嫌疑,所以基本上所谓“炮兵”就是能把炮弹塞进去、打出去不炸膛、炮弹飞出去朝向正确,就已经算得上是合格的炮兵了,如果能炸个大概位置那绝对称得上是“缅军精锐”。

所以对方那参差不齐的炮兵素质,应该是不可能打出这种落位的,五十后面多加一个零倒是很有可能……除非……

除非那个阵地里有的不止是缅军政府自己的炮兵……

更何况这些家伙有没有反炮兵雷达都是一个问题:

一方面缅国军政府遭受严重的外国武器封锁(正规渠道)、即使是老米也是近年来才对其解除封锁,这也是他们无法接收到军火商武器培训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缅军政府内部那山头林立、又穷困潦倒的状态,让他们绝对不可能把非常有限的军资拿来买这种看不到实际“收益”的东西,更别说其中空饷吃得是撼天感地……

排除所有不可能,那么答案只剩下一个了:有人在秘密援助缅军,哪怕对方用的是较为老式、精度并不高、测算时间较长的反炮雷达。

至于人员方面,周默不太确定有没有其他东西……

而现在留下的疑问是:对方究竟准备做到什么地步……换句话说对方打算干预到什么程度。

开战这一周以来,除了老米习惯性的对东煌进行谴责外,联合国那边暂时还没有国家对东煌的宣战行为作出更多反应:

欧公子正因为乌克兰的变局而忙得焦头烂额,地缘位置决定它们必须与露西亚在这件事上决出高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