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表达着自家的观点。
“啊?就是那位跟皇上、侯爷结拜的张将军?那敢情了,听说那位张将军身高八尺,腰围也是八尺,身材就跟一座小山似的,对付小小倭人还不手拿把掐的?对了,用最新流行的那个词说,就是碾压!”
“可不是,应州之战,鞑子无耻,从背后偷袭,就是这位张将军领着几千人给他们硬生生的打回去了!陌刀阵是次第而前,逐一杀伤对手的,但张将军却一直顶在最前面,身后只有一个投手而已,你想想这得有多厉害?”
“厉害,太厉害了!陌刀足有三十斤,要是换了我,光是想拿起来,就已经很费力了,要是舞上两下,非得折了腰不可,举着刀和鞑子骑兵对冲,足足战了半个多时辰……啧啧,莫非是天神下凡么,否则哪来的这么大力气?”
“还不止呢,陌刀兵都是披着重甲的,那甲怕不也得有三十斤!”
“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真多,可惜都被那些贪渎成姓的官员给败坏了,真是……”
话题很快转变了,人们不再关注倭人如何,而是兴高采烈的谈论起了应州大战的细节,陌刀、神臂弓……自从消息传开后,类似的话题他们已经谈论过很多次了,可再次说起来,大家依然津津乐道,这种让人骄傲的话题,就算说上一千遍也不会厌倦。
“快看,倭人来了……”人群外围一阵搔动,人们自发的让出一条路来。
正德年间,大明人对倭国是没什么感觉的,尽管也有人听过倭寇的恶名,但倭寇造成的祸患离京城太遥远了些,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倭寇之乱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只有开国年间,大明将兵力集中在北方时,他们才有乘虚而入的空当,而后搔扰的强度也是越来越低。等到永乐年间,宝船出海,倭寇就此绝迹中土。
那已经是近百年之前的事儿了,大明人对倭人当然谈不上什么仇恨,或者说连印象都没多少,只是对他们的不自量力感到很好奇罢了。
“这些倭人生得好奇怪,早听说他们个子矮,男人也喜欢涂脂抹粉,可没想到他们还喜欢把眼圈涂黑,真是怪异的趣味呢。”
“是啊,是啊。”
倭人不是单独出现的,各国的使臣都是同时到的。按照规仪,今天的朝贺,本就有他们的一份儿。
将人群中的议论声听在耳中,朝鲜使臣闵郑浩斜了倭人们一眼,很是鄙夷:这帮人果然是蛮子,不识时务倒也罢了,没见过世面就很让人看不起了。可丽春院里面那些小姐,明明就是倭女啊!就是包装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