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第一天是个大晴天,晨曦还未曾散去,承天门外便人头涌涌的挤满了人,那热闹的景象,比候德坊有新戏开锣还要喧嚣。
“老赵,你也来了啊?”相熟的人互相打着招呼。
“有大热闹看,我能不来么?那些倭人到了没呢?”
“应该快了吧?眼瞅着就是辰时了,哼,天子呼来,难道他们还敢迟到不成?”
“也不好说,别看那些倭人身矮腿短,可口气却大着呢,就跟……对了,就跟蛤蟆一样,听说那个挑战的倭人的死鬼师傅,在倭国还有个剑圣的名号呢。”
“哗!剑圣,这些倭人真是不自量啊,能耍几下刀子,也敢自称为圣!”
“这次他们撞上铁板了,听说出战的是近卫军统领的张将军!”
承天门里面就是紫禁城,代表着皇家的威严,向来没人敢随意向里面张望。不过,西苑都开放了,正德对这些细节也不甚在意,因此,在承天门外徘徊,不再会有禁卫来驱赶,京城人也都放宽心思,聚集过来。
当然,他们不是来看大朝会的,那仪式庄严是足够庄严了,也有着足够的传统韵味,却没什么热闹可看。他们都是奔着朝会前的那场比斗来的,区区倭国居然敢对大明不敬,京城人都觉得被冒犯了。
从实质上来说,倭国的国王已经被揪过来了,倭人的态度已经相当恭敬了,但是,这个时代的大明人本就有一种优越感。
从前,这种优越感还属于单方面的,只是士大夫们空口白话的说出来的,比较虚幻,除了生活水平确实高于近邻诸国之外,其他的并没有什么异样。天朝上国的威严向来是以春风化雨的形式体现,外藩的使者来大明,也是占足了便宜之余,还享受着高规格的待遇。
不过近年来,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天朝子民的优越感,终于以具体方式体现出来了。天津和辽东的朝鲜苦力,海商们在倭国受到的优渥待遇,什么便宜都没占到的琉球使臣……耳闻或目见,人们都切身的体会到了,大明子民确实是高人一等的。
在应州大捷前,大伙儿心中还有隐忧,每当北方的大敌入寇之时,哪怕是呆在重兵守护的京城,可所有人还是得心惊肉跳一番。天子守国门,玩的就是心跳,京城本就是前线,忧患意识冲淡了优越感,人们还是觉得不托底。
应州之战改变了一切,大明人的心气猛然高涨起来,如此的国势,才值得骄傲,没有了隐忧,大明人分外忍受不得倭人恭敬中夹杂的桀骜。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话题,七嘴八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