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谢宏却是在京城全面行动起来,几乎将京中有产业的朝臣一网打尽,按照正德以往的经验判断,那些老家伙们可是没理都能争半天的人物,应该不可能会这么顺利的才对。
“因为分期付款,也是因为对他们的区别对待,更是因为咱们师出有名,当然,还有之前各次行动的恐吓作用……”
虽然是全面行动,连大户人家里面自用的台球桌都没放过,可谢宏却是区分对待的,标准就是官职,官越大,收钱的期限越短,金额也越大。
收取最少的是那些普通商户,这些人的还款期限甚至有几百年的,摊下来,一年也不过就是百十两银子罢了;低级的官员略高些,还款期限在百年左右,一年也不过几百两……以此类推,三品以上的官员,一年就要缴上几万两了。
谢宏觉得自己制订的标准是很科学的,用官职来衡量官员的财产,大体上是不会出什么差错的。
虽然明朝官场上也是有些异类的,比如名头最大的清官海瑞,可这样的人连买块肉都要等到过年,哪里会有什么产业?台球即便再热门,海瑞那样的人难道还能花几百两去山寨个球桌不成?
所以,误伤的可能姓可以说近乎为零。
这套制度与其说是版权费,不如说是谢宏挖了个坑,把京城有产业的商家都坑进去了,然后变换了一个名目,收取商业税而已。既然是商业税,那没产业的人当然不会被算计到。
对官大的收重税,除了财产问题之外,还有一个仇恨值问题。谢宏入京时曰虽短,可京中三品以上的大员基本让他得罪了个遍,而且是无法化解的仇恨。
反倒是底层官员跟他没打过什么交道,对他也谈不上有多大仇恨,虽然因为台球多了一笔费用,可同时也多了不少生意,两者大致上也可以相抵了,这样一衡量,他们的心气也就平和了很多。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谢宏的恶名和威势,谁也不敢担保能一下子打倒他,偏偏每次先出头的人都会遭到他的报复,下场都是普遍很凄惨。轻者颜面大失,重者里子、面子一起损失……京城的各个茶馆都很热衷于讲三国,当然,风潮也是候德坊引领的,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那先生讲到孔明三气周瑜的段子时,说的是:韩郎妙计安天下,赔了面子又破财……因此,尽管合议的时候,侍郎、尚书等大人们都是义愤填膺,可低品官员却都不愿意充当这个先锋,一个个都琢磨着:谢宏也许不敢对高品的大员动手,可对付品级低的却是没有顾忌的,为了这点小钱被人请去喝茶可就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