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山人自有妙计(9 / 13)

不知道你看《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有没有一种感觉?”

方言说:“在平平淡淡中有一股昂扬向上的力量。”

朱伟点头附和:“这倒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这就是因为《平凡的世界》里蕴含着能让读者情感共鸣的潜力。”

方言说:“一本广受欢迎的经典,首先必须要有可读性,能让看书的人不断地去阅读、去理解的内容和主题,如果读者连读都无法读完,就算再经典、再伟大的也会变得无人问津。”

接着伸出两根手指,“这第二就是要有情感共鸣力,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如果一部都不能触动读者的情感,把自己代入角色,依然称不上是真正经典的好作品。”

“可是我虽然能从《平凡的世界》里感受到这种情感共鸣,但这种力量太薄弱了,根本不能促使我有一口气读下去的欲望,所以我才考虑把《平凡的世界》划分成三部分。”

朱伟解释道:“我觉得很少有人能耐着性子把它从头到尾看完。”

方言说:“想要让人耐着性子把《平凡的世界》看下去,就得想些好办法。”

“方老师,您有什么高招?”朱伟眨了眨眼。

方言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准备在发表之前,把稿子交给中央广播总台来广播。第2/2页)

像朱伟、周昌义他们欣赏的有新意的,不仅要有情感,还要出处新思想、新观念、新形式、新手法,比起《平凡的世界》,不管是《当代》,还是《人民文学》,都有很多不错的作品等着发。

就比如余桦的《河边的错误》、冯骥材的《三寸金莲》……

“这篇《平凡的世界》真的如其名一样,太平凡了。”

朱伟补充了句,“当然,我不是说就不能刊登在《人民文学》上,就是那个条件得改改。”

方言不禁意会道:“是觉得这个发表的条件太苛刻了?”

朱伟说:“是有那么一点儿。”

方言笑了笑,“这个啊,其实是行内的潜规则。”

朱伟为止一惊:“潜规则?”

方言解释说,一些成名作家在投稿的时候,会对编辑部提出许多苛刻,甚至难以接受的要求。

这些要求并不是他们真的有信心或者只有满足条件才能发表作品,而是他们对自己的作品缺乏信心,提前给自己和编辑留下退路,如果作品可以发表,这些条件都可以再商量。

可如果作品不值得发表,编辑就可以在退稿的时候,引用这些苛刻的条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