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山人自有妙计(8 / 13)

方言说:“想要让人耐着性子把《平凡的世界》看下去,就得想些好办法。”

“方老师,您有什么高招?”朱伟眨了眨眼。

方言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准备在发表之前,把稿子交给中央广播总台来广播。第2/2页)

像朱伟、周昌义他们欣赏的有新意的,不仅要有情感,还要出处新思想、新观念、新形式、新手法,比起《平凡的世界》,不管是《当代》,还是《人民文学》,都有很多不错的作品等着发。

就比如余桦的《河边的错误》、冯骥材的《三寸金莲》……

“这篇《平凡的世界》真的如其名一样,太平凡了。”

朱伟补充了句,“当然,我不是说就不能刊登在《人民文学》上,就是那个条件得改改。”

方言不禁意会道:“是觉得这个发表的条件太苛刻了?”

朱伟说:“是有那么一点儿。”

方言笑了笑,“这个啊,其实是行内的潜规则。”

朱伟为止一惊:“潜规则?”

方言解释说,一些成名作家在投稿的时候,会对编辑部提出许多苛刻,甚至难以接受的要求。

这些要求并不是他们真的有信心或者只有满足条件才能发表作品,而是他们对自己的作品缺乏信心,提前给自己和编辑留下退路,如果作品可以发表,这些条件都可以再商量。

可如果作品不值得发表,编辑就可以在退稿的时候,引用这些苛刻的条件为借口,委婉表达退稿意向,相当于是给彼此双方递了个台阶,避免出现周昌义直接退稿的羞辱之举,那就太不体面了。

“原来是这样啊!”

朱伟恍然大悟,“怪不得秦老师那边批评周昌义不懂规矩。”

“人一生三碗面最难吃,情面,体面还有场面,而文化人呢又特别地好面儿。”

方言道:“所以该给的体面,尽量一分都不能少。”

“那您看这么办成不成?”

朱伟觉得以陆遥在文学界的地位和身份,《平凡的世界》当得起《人民文学》板块头条的位置,但是最好不是全文一次性发表,而是分个上中下三期发表,然后可以静观《平凡的世界》上部的读者反馈,决定中部是不是继续在头条位置发表,再根据中部的评价和反响,决定下部发表的位置。

“主意倒是不错。”

方言道:“不过对《平凡的世界》可行不通,这部觉得不能断着看。”

“这是为什么?”朱伟投去问询的目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