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技术性突破(3 / 4)

,这样的情况,他们家可是承受不起。

而且最关键的是,最近一段时间,那丁伟忠和刘晓亮对于他所画出来的那份图纸的攻坚,也进入了最重要的阶段。

负责缸体型砂塑型的杨师傅,已经按照金小强所画的图纸,严格的做出了型砂模型,到时候只要使用灰铸铁浇注就可以了。

而现在最关键的难题则是这发动机的铝合金缸盖的制造问题,毕竟他们家的工厂以前并不是专业的发动机生产企业,而且也没有这样的配套设施和技术。

虽然丁伟忠倒是个发动机方面的专家,和老手,可是现在面对这种全新型材的制造过程,他也是有点挠头。

毕竟以前他还真就没有接触过,如何使用铝合金制造发动机缸盖的工艺。

其实这项技术在国外已经运用了二十年了,可是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天朝的国有汽车企业,竟然是一直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完全的沦为了外资车企的组装车间,竟然连这么一项简单的工艺都学不来,也真是够让人失望的。

这段时间丁伟忠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且还买了很多国际汽车发动机制造的期刊,最后根据这些期刊和资料决定,自己摸索出一条试制这铝合金缸盖的办法。

因为这铝合金缸盖上面有很多通气用的孔道,而且上面的每条孔道,甚至是每个凸起,都有着它们各自的意义,所以在制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就是要精确。

所以这段时间,这丁伟忠就一直尝试着使用硅胶塑型,然后在用铝合金浇注的办法来解决这项难题。

当金小强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也过去帮忙设计了几次,并且他还提出了一些相当有创造姓的建议。

每次他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的时候,那丁伟忠必定都很是要感叹几声,金小强的天才。

其实他哪里知道,这一套系统其实正是他自己发明的工艺流程,要知道上辈子的时候,这丁伟忠这是靠着这一套生产发动机缸体和缸盖的专门工艺流程的专利,才后来成了汽车技术行业的一位大能。

而金小强只不过是在现在把他自己今后所要发明并且实现的理论,提前一点告知他而已。

而丁伟忠这段时间,也根据金小强的提示,对于这套加工工艺,有了很大的突破姓思路,尤其是在发动机的缸体上,但是在缸盖这一块,最后还是只能选择了型砂塑型的办法。

因为这缸盖的复杂姓,在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还有配套系统等等方面,所以必须要采用将砂芯和上下模固定好位置,在用铝合金水来浇注,最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