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十不存一(2 / 4)

都市藏真 疯神狂想 3207 字 2021-06-15

而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郑板桥被后人誉为“诗、书、画”三绝的全才画家。有论者说,郑板桥在三绝之中又有三真。即真意、真气、真趣。

其书法融黄庭坚、苏东坡之体,掺篆隶楷行诸体并杂以兰竹笔画入书,大小参差,标新立异,既有峻峭纵横之雄,又有潇洒秀丽之韵,人称“六分半书”。

清何绍基评板桥书法:“板桥字仿山谷,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

以绘画笔法入书,古亦有之,但像板桥出神入化者无二也。

他的绘画成就极高,尤擅画竹石,细枝粗叶,瘦劲孤高,格调超人,所画之兰突出山间野气,用笔秀逸,幽香扑人。

李大爷认为,郑板桥书画的独特风格和杰出成就,在当时就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追随者甚众,并有了板桥派之称,清代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这样写道:“郑燮字克柔……工画竹,以八分书与楷书相杂,自成一派,今山东潍县人多效其体。”

后世不少名家也宗学其法,如戴熙、何绍基的竹石等,更多人则吸取他勇于革新的精神,纷纷创立新格,如近代“海派”诸家以及现代齐白石、徐石桥等人。

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画史地位和后世影响是首屈一指的。

“扬、州八怪”中,郑板桥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画家,他由官到民,由士变商,由文人画家转为职业画家的生活经历,最终形成了疏离正统艺术、标新立异、以怪为上的画风,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其重要地位。

李大爷口吐莲花,说的众人如痴如醉,就连韩孔雀和卫长青都在佩服他。

不过,赝品就是赝品,虽然这幅画,画的很好,但毕竟是赝品。

郑板桥的作品存世量大,所以赝品更多,差不多可以用充斥拍场来形容。

就是因为这个,刚开始韩孔雀和卫长青就存了小心,不过,到了现在,两个人都已经眼冒金光。

既然外面用来遮掩原作的画,就有那么高的水平,那么气内部隐藏的《竹石兰蕙图》,恐怕就是珍品了。

看到卫长青那热切的目光,韩孔雀只能无奈的叹息了一声,这内部隐藏的画,毕竟是卫长青发现的,还有内部的画,也只有卫长青能够看清楚,所以韩孔雀是真的没法跟卫长青抢。

韩孔雀的灵识和神通虽然厉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