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东观之中发生什么后,对杨明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他们大多数人的眼中,杨明不止是统一了经学,更是率领士人在对抗宦官,甚至是天子刘宏时取得了胜利。
而且,是一场比当初诛杀王甫意义更大的大胜!
于是乎,杨赐就这么携手杨明,自出现的大道之中一路往前。
每到一处时,那里的士人就主动躬身对他们行礼。
这是一条人形的凯旋大道。
大道的尽头,是太学门口的一辆马车。
杨赐与杨明同乘,然后送杨明回了府邸。
这一幕引得太学外那些不知情的士人投来好奇的目光。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主动去打听、去询问。
最多到明日,杨明在太学论经中所做之事便会满城皆知。
届时,无论是先前观望、质疑,甚至是诋毁的士人,都会为杨明而欢呼。
当然,那是明日的事情。
在把杨明送回到府邸之后,杨赐并未就此离去,而是与杨明一道入了府邸。
他后舍的院中,二人煮茶聊天。
“伯德,今日你所行之事,让我这花甲之人惊叹之余,又惭愧不已。”杨赐一脸的感慨。
“叔公言重了,我也是幸而习得郑学。”杨明回道。
杨赐闻言笑着摇了摇头。
郑玄就在东莱,雒阳谁人不知,但雒阳子弟中有想法,敢于去求学的也就杨明一人而已。
更不用说杨明牺牲个人利益,为自己赢得入太学论经的机会。
相比当初诛王甫,杨明成熟了太多。
“只是你今日所行之事触怒了陛下,恐仕途不顺。”杨赐接着说道。
这才是他方才说出那番话的缘由,为大义舍小义之事很伟大,可代价同样也非常大。
杨明笑着说道:“以我一人仕途,换得天下士人仕途,孙以为很值得。”
杨明的话让杨赐再次怔住。
少顷之后,杨赐发自内心地感慨道:“杨氏有你,当兴。”
这句杨琦曾经说过的话,从杨赐嘴里说出来意义截然不同。
因为作为家主,这是钦定旁支的杨明为正式的家族接班人。
虽说主支、旁支有竞争,但在家族的兴衰面前那是可以让步的。
因为杨明实在是太耀眼了。
杨明笑了笑没有回话,而是举杯敬了杨赐茶水。
他说的,和他所想的,自然并不一样。
因为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