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担心这只是自己个人的想法,不知到时行不行得通,张小川甚至觉得小山和他的同学们利用寒假期间,在家都可以收本村的学员开课。强化培训一些农业技术员。还有连幼师培训也没必要去县城,年轻的女孩天生能歌善舞,自己买几板儿歌、舞蹈和识字的录音磁带,有这些就差不多了,帮学帮教,时间长了就越发熟练了,乡村老师要求高了只能去县城接受短期专业培训。张小川在心里把这些想清楚了以后,说与小陈听征求他的意见,小陈极力赞成,觉得这样可以起个好头,其它的乡镇在培训的事上就不会对我们张湾镇有什么意见了,县领导对我们偏心的事不攻自破,同时给县里减轻了不少的负担和压力。张小川听了甚是欣慰、高兴,小陈年纪轻轻,想问题看问题都这么透彻,说明他心里总是在思考,眼睛在观察。
两个人意见统一后,张小川打通了吴国兵办公室的电话:
“喂,是吴副县长吗?我是张小川现在向您汇报近期工作情况,十八万扶贫款全部分发到位,手续齐全,各村拿到钱后陆续在修补学校的房屋,竹木蔬菜大栅有的村陆续在搭建,大棚蔬菜选地初步为200亩左右,以个人集资联产承包股份制的形式经营。我了解了一下,每村种菜能手还不少,但现在有个问题是他们以前是在露地种菜,现在是在大栅里种菜,无论是光线、温度、湿度、通风、施肥、施水等都发生了变化,如果管理不善,反季节大栅蔬菜收入就会受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思来想去,只有把我以前搜集到的关于大栅反季节蔬菜的田间管理资料,整理好然后打印成册,每村发几本,到时我不在场他们拿着册子那怕是照本宣科总比没有的好。另外是关于各村创立品牌的事,前一段时间我在杏林村召开了九个行政村支书和村长的座谈会,和他们初步制定了九个行政村创立品牌的事,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建议在每个行政村或者二个行政村以上联手搞出一个特色农业经济,创造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品牌,我把张湾镇九个行政村划分为四个特色农业小经济开发区,一区小龙溪、大龙溪和杏林村就以旅游业为主,一区杏林村还办起了一个杏加工厂,旅游业是一本万利的阳光产业,招商引资在月牙湖畔建渡假村,建一些有民间特色的日见稀少的吊脚楼,另外杏林村的杏加工厂已经步入正轨,根据市场考察返回的先加工休闲食品类,只不知销路如何。二区竹叶村和林山村竹子多就办个竹木民间工艺品加工厂,制作家俱,日常器具,竹子复合地板厂,做工艺品余下的边角料可以作为夹板最好的原材料,三区雀峰村和五峰村相对其它几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