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作者可能没有意识到为什么要编个强大的猪脚来毁天灭神,难道是因为读者喜欢看?是的,表面是这样,其实是他们心里都有一个独立的,潜藏的,民族性的神话英雄的模糊影子,玄幻文的作者真是不经意间弥补了这个缺憾,所以流行起来了。
我们的信仰哪里去了(二)
各民族的的神话是各民族在上古时代(或原始时代)的生活和思想的产物。神话所述着,是”神们的行事”,但这些“神们”不是品控出现的,而是原始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必然的产物。根据(andrewlang:myth,ritusandreligion,p.48-52)所述,原始人的心理,主要六种特点:一为相信万物皆有生命,思想,情绪与人类一般;此即所谓泛灵论(animism)。
二为魔术(巫术)的迷信,以为人可以变成兽,兽也可以变成人,风雨雷电晦冥都可以用魔术(巫术)来招致。
三为相信人死后魂离躯壳,仍有知觉,且存在于另一世界。
四为相信鬼可以附于有生或者无生的物类,甚至可以变化为其他的物类。
五为相信人类本可以不死,是诸多的原因造成死亡。
六为对自然现象和非意愿的生死睡梦产生好奇感,希望得到答案。
所以在这六种心理特性的援引下,原始人的思想产生了各种解答,所谓智者间的交流互相印证,产生了种种荒诞的故事以代合理的解释,并让自己和周围人深信不疑,此即神话。
中国最伟大的神话莫过于《山海经》所有基于中国背景的玄幻都脱离不了山海经的影响。那么山海经为什么不能成为黄河流域为主体的中国神话史诗呢?象《荷马史诗》《格萨尔王》之类的。鲁迅先生认为是黄河流域过早进入农业化,以及孔子的出现,奠定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用主义政治思想,不言鬼神。胡适先生也认为因为温带文明的缘故,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人是一个朴实不富于想象力的民族,只产生了诸如《大雅》之《生民》,《商颂》之《玄鸟》之类的短文更像是故事、祭祀歌、风谣,而不是长篇故事诗。等南方民族融入之后才有《离骚》一些神的色彩。象大洪水、大灾难之类神话话题,中国其实不缺乏的。但是没有北欧神话那样的恢弘,只是一些片段,诸如共工撞断不周山,女娲补天之类,都没有形成完整的,大篇幅的详细的神话体系。盘古开天辟地这样的大场景也不过是一个开篇,盘古的形象极其不完整。
我们历代的政权都不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