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大槐树下(6 / 7)

高。有人说:“老人是个宝,家有老者,智慧保障”。

老者笑笑道:“承蒙抬举。我是看着胡三从俺村里冲出去到城里镀金,他是俺村弃农进城第一人喽。我与别的主张抱残守缺守的老人们不一样,依我看现在的世界是技术立国时代,农村中有能耐的人大可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冲出围城,寻找新的活法。当然,迈出这一步不容易。要有条件和机会。其实干这种事的此前已大有人在。”

“谁啊,说出来听听,让大伙学二把刷子。”人群中有人喊道。

“年纪大的老哥们都知道,现在是中华共和,之前是三百多年的外族统治满清帝国,离我们也不远。满清后期,有个叫李鸿章的安徽人,是个明白人。他有振兴中华之心,认为中华要强大,必须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兴办实业,此乃强我中华的必由之路。于是他向慈禧太后上书,要求派优秀的中华少年到美国留学。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李鸿章办洋务,奉行的是‘走出去’这条路。虽然后来办洋务的效果不佳,但路子是对的。在办洋务中建起咱们国家第一批战船,第一批造枪支弹药的工厂,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在福建福州一个叫马尾的地方建第一所海军造船厂。要是没有‘走出去’战略,这批近代工业不知猴年马月才能上马哩?补充一句,满清的灭亡是他的气数已尽,像人一样总有老死的时候。”

老者继续道:“人,这一辈子怎么个活法,怎么活得好些,每个人所走的道道都不一样,其中的学问大着哩。这就是命。会看相的人都知道,伸开手掌有三条很明显的手纹:一条叫生命线,一条叫情感线,一条叫智慧线。将手掌合拢,三条线尽在其中,这说明,人如果有命运的话,也是操之在我,不在别人手中。回过头说胡三。命中注定与他大哥二哥不一样,硬是将他摁在村里也不见得是好事。他照样不务正业,不下田,不照看庄稼,当甩手掌柜,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现在他进城了,发挥自身好言说的特长,在草台班子当个串词什么的,跑跑龙套,现在叫报幕,往后叫什么俺就不知道了,呵呵。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是俺倚老卖老随口胡编——诺,胡三又都了个名分叫‘胡编’。现在胡三回村搞点传播什么的,这叫叶落归根。大凡有点出息的人都会这样做,这叫情结。感情的纠结。胡三每一次人生节点都有千锤百炼的成语为他做注解和保驾护般,这叫什么?这叫传承。一个民族走到今天怎么可以认为没有传承呢?如同集市上玩杂耍的戏子,你将下面的椅板凳抽掉,戏子再有天大的本事,也要坠下来。其实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