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大槐树下(5 / 7)

会若走到这一步,也就是像人那样进入“不治之症”,死之将至。

尽管大清帝国,包括以前的唐宋元明诸皇朝,甚至更靠前的秦汉,最终都没有逃出历史周期律,都在历史周期律的预测之中。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过客。这很正常,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因为这是人心yankuai之果,属于全体人类的“癌症”,在人类创世时就随基因而来的软肋,不是某个伟人,或某种制度能根治得了的。

王朝的更体抑或制度的更迭无所谓先进落后,就人类的本性而言,经过五千年文明史考证,人的本性几乎没有什么长进。几千年前人类犯的杀戮贪腐权力至上等要命的软肋,一点也没有改过的迹象。几千年前犯的错误现在照犯不误。但不管怎么说,科举制度还是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正,因为统治者首先考虑的是权力的传世,客观上也希望能人贤人从政。只有这个解释才能说得通科举制度得以持续数千年之久。

无用之物。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不可能在历史上找到位置。这就是神文化的威力。

村里那位老者因时势变迁没有走上仕途,最后成为村里的书塾先生,一定程度解释了个人的命运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社会变迁也是一种运势,客观存在,有其自身规律。不受任何个人意志影响;如同历来朝代更替一样,谁也阻挡不了。在漫长的演化中,原来那些落魄的草根如朱元璋,刘邦,私生子秦始皇赢政,一代枭雄成吉思汗,不得志的李世民,现代史上有屡考不中,求职被拒的马总,他们在时热的演化中,不甘在大浪淘沙中沉入江底,抓紧自我完善,利用一切机会向上攀登,一息尚存永不言败。西方谚语说:“自助者天助”,他们最后成功了。这是社会变迁导致个人成功的范例。如果社会不发生变迁,这些人的出头露面是不可设想的。而社会必然会发生变化,看看五千年完整的中国史就是这样走来的。

近期,村民对回乡搞传播的“胡说”发布的“理论”交头接耳,评头论足,似一阵春风吹皱死水微澜。“胡说“不时被拎出来接受群众运动的检验。这回,村里教书塾的前清秀才,胡子花白的老者终于出山了,他中气十足地说:

“各位父老乡亲,今儿个大伙干完农事在村头听胡三胡说,我也绕有兴致地说几句。说对了应该,因为我一把年纪了,走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多,自命见多识广。说得不对,大家也别往心里去,此耳进那耳出,人长两个耳朵就是派这个用场的。”

众人见退下来的老者都参加村头“务虚会”,更像秋天里一把火,风起焰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