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辕固生,年轻的儒生名叫孔武。
辕固生问道:“我听说,广川董仲舒早一步来到京师。不知道他去了何处?莫非是孔安国那儿。”
广川郡董仲舒!
公羊学派三大家之一,两个至交好友公羊寿、胡毋生地位高绝。前番到长安城里开坛设讲引来几千人听讲,若不是孔安国盲目出手,以一己之力毁掉两位老先生的苦心经营,说不定儒家又重新在长安城里扎下根基,凝成一股劲有所作为。
只可惜孔安国无能,空有一颗包容天下的雄心,两手空空身无长物做不出大事,一场大败差点把儒家在朝堂上的力量连根拔起,若非窦婴和孔安国相处不好,素来没有太深的来往,恐怕他连闲居长安等候起复为大农令的机会都没有,早早的跟着败退的儒生滚出长安,到封国里做个土地主去了。
董仲舒添为公羊学派三大家之一,同时也是三人里最年轻的大儒,在齐儒里是响当当的大人物,比起在京师做了十几年博士的辕固生的名声丝毫不差,门下学徒三千余人,在齐国地界举手投足都有莫大的影响力,齐国国相、内史、都尉多与他有书信往来,若他有意在齐国出仕,可以轻而易举的进入临淄王宫常伴齐王左右。
人皆有志向,能力越大志向就越高,普通儒生遇到这样宝贵的机会,说不定会为了走进临淄王宫打破头,董仲舒并不会这样。
他是个成名已久的大儒,想投靠齐王早十年也可以,一场突如其来的吴楚七国之乱几乎毁掉齐国,谋反作乱的齐王刘将闾兵败自杀,当年七十余城的关东霸主大幅缩水,董仲舒不在犹豫。
目标只有一个,进长安城为皇帝效命。
马车内的三个人知道,董仲舒就在这座巨大的城市中生活着,只是不清楚他生活的好坏。
窦婴的眉毛一挑随即摇头笑道:“我也不知董生现居于什么地方,我家仆役去齐国送信给董生时,才发觉董生已经启程前往长安城,擦身而过竟毫不知情,真是可惜啊!”
“董生乃奇人也!才学惊艳,胸怀大志,早有意匡扶汉家江山社稷,我与他在临淄王宫里多有来往,虽然彼此所学非一派学说,我还是很敬佩他的才学和品德。”辕固生捏着山羊胡子侃侃而谈。
论年纪比董仲舒大十五岁,以汉初十五岁结婚生子的习俗而言,他去当董仲舒的长辈也不为过,只因他和公羊学派另外两大家引为知己,公羊寿年过六十(前203年),胡毋生也接近六十岁(前199年),虽说董仲舒是胡毋生是半师半友的关系,但两者毕竟是平辈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