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莱海峡省的日子里,遇到的每一件事,都让文祥满是揪心和伤感。不是为华工的遭遇伤怀,就是为祖国的落后伤感。
但当文祥来到爱兰的时候,却看到了惊喜,心中升起了让人满怀激动的希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之战中,英军首先使用了坦克,这也是全世界在战场上第一次使用坦克。虽然在战场应用中,不是那么完美,但这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高端利器,在整个索姆河之战中,英军才出动了40多辆。可想其珍贵程度。
英军在加莱海峡省的中部爱兰设立了一个坦克团的中心修理厂,修理厂的一个车间聘用的全部都是中国人,其中有车工,钳工,铆工等诸多工种都是中国人在干。俨然就是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工厂。
看到这样的情景,开始文祥还在纳闷,作为英军的高端利器,怎么让中国人在进行维修呢,用英国人那苛刻的目光怎么就放心了呢。
等到华工们都下班了,文祥就走到华工们中间,和他们聊了起来,原来这批华工在国内的时候,就在现代化工厂里上班了。
开始文祥还不清楚在中国已经有一些这样的工厂了,听华工们一说,才明白过来。
清晚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李鸿章为中国建立起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
1865年,李鸿章在署理两江总督任上,在曾国藩支持下,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与韩殿甲、丁日昌的两局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局。
与此同时,苏州机器局亦随李鸿章迁往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同治九年,调任直隶总督,接管原由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并扩大生产规模。已如他自己所言“练兵以制器为先”。
然后,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化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他又进一步得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反映出其认识的深化。
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
清朝中叶以后,由于京杭运河淤塞,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同治十一年底,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