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前往欧洲。
由于詹姆斯神父的介绍,文祥在前往欧洲的途中谋到了一份在劳工与法国人之间联络的差事,这样就不用和其他劳工一起挤在由货仓改建出来的临时客舱里。
到达上海后,在这里作了短暂的停留,就登上了“香港号”邮轮。开始了长达2个多月的海上漂泊。
公元1916年2月2日,“香港号”邮轮在上海起航,计划的路线是,为了保证华工的安全和保密,邮轮采取了假道加拿大的航线,这样,邮轮就要横穿太平洋和大西洋。在2个多月的航程里,这些连牛车都坐得很少的华工,将要领受一种怎样的考验。
刚登上邮轮的华工们,开始由于好奇,都一个个很是兴奋,不是在这里摸摸就是在那里瞧瞧,还三五成群地发表着一些自己认为很独到的见解。
邮轮一离开黄埔江,所有的人就被赶到了由货仓改建的临时客舱里,只能从一个个的窗子里看到船外的景物。邮轮来到公海上之后,海浪开始变大,船的摇晃就变得厉害起来。
根本不知道晕船为何物的华工们开始领略到晕船的痛苦滋味。这个时候文祥开始忙碌起来,他要为华工的痛苦症状向船上的负责人申报,并领取一些能缓解症状的药品。
由货仓改建而成的客舱,那是成十上百人的大通间,每个人一床被褥就占那么方寸之间,一个翻身就能碰到别人的身子骨,一个臭屁就能使整个舱室的人捂起鼻子。到海上后,所有的舱门都要关闭起来,这样就使得空气无法有效流通,时间一久,整个舱室比猪圈里还要难受。
加上晕船的人的呕吐物,长时间不能洗澡身上散发出来的汗臭味,使得整个舱室里的空气比厕所里散发出来的气味还要让人难以忍受。
本来在这批华工中,还有几位和文祥一样从法国人教堂里被推荐来的能说法语的年青人。一个叫胡德明的人被分到和文祥负责同一块区域的联络工作。
这个胡德明仗着自己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准洋鬼子了,对洋人是点头哈腰的,在同胞们面前就趾高气扬。开始的时候,他还到那些华工们的舱室里去转一转,气味难以忍受之后,他就常常假借洋人的圣旨,指派文祥到华工们的舱室里去巡查。
文祥也不跟他这样的人计较,一如既往地在华工们之间穿梭,文祥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华工们争取利益。因为晕船的人实在是太多,用于缓减症状的药很快就告枯,实在没有办法后,洋人们就不再理会。
看到那些晕船的人实在非常痛苦,文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