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东弘武西有一只耳(3 / 5)

底是先修路?还是开凿大运河?

由于大秦帝国的西部延伸到了中亚,而北部都快到北极圈了。秦峰最后,还是认为应该先修通达中亚和北极圈附近的道路。这样一来,帝国的骑兵就可以快速到达边疆,才能够保障国土边境的安全。

安全了,再挖内地的大运河。

“先让内地的人富裕起来,带动贵霜、印州、草原等四周的发展……。”弘武大帝做出了指示。

于是,大秦帝国开始将大批的财政,投入到修路的工程项目之中。修路可是一项系统的建筑工程,涵盖许多行业。就此,大秦的工商业迎来了高速发展。城镇的就业率得到了保证,而乡村的农民也从过境的道路上得到了实惠。

同时。弘武大帝秦峰又诏令情报卫、黑衣卫。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朝廷下发的修路资金。谁敢挪用或者贪污,就收拾谁。

第二:民工的待遇必须得到保证。

第三:顺势开始统一后的第一次反腐倡廉运动,严厉打击贪官污吏,保证官员队伍的清廉。当然,在统一之后,朝廷亦是再次提高了官员的福利待遇,也是对后世高薪养廉的借鉴。

弘武八年开始,大秦帝国内政上侧重于道路建设。从而以路带动四周城市的发展建设。军事上,巩固全国的八大军区,各州守备兵必须要屯田,尤其是边境军分区。

大秦帝国全国范围内大修路,带动的工商。大量的民工修路,四周百姓的余粮也就能够卖出去。因此,大秦帝国工农商,进入到了发展的快车道,民间财富不断累积。百姓富裕那就跟权贵富裕不同了,百姓真正富裕了。帝国自然也就真正富裕了。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经历数百年士族苦难的百姓,自然知道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家家都供奉弘武大帝的长生牌位。谁家若是没有挂,那真就是四邻八村臭大街了。

因此,后世学家一致认为,没有任何一位君王的统治力,能够与当时的弘武大帝相比。

东方,弘武大帝用枪杆子打出了天下,并用仁德和后世的理念,发展着古老华夏的东方大地。他打下了偌大的领土,让华夏提前千多年。所有地方都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还得到了拓展。因此无愧于弘武的“武”字。

另一方面,西方。章武皇帝,也无愧章武的“武”字。他用自己的双股剑,击杀一个又一个角斗士,扬名域外不在话下。

所以,当弘武皇帝的大秦帝国,迎来一个崭新时代的时候。

同一时间,在罗马国内的卡普阿市立竞技场,章武皇帝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