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抵制奥运会”什么的。”
“我们中国过去搞运动搞多了,有一些得心应手的方法,比如说动员十万人上长城啊、人海战术,什么事情都是官方来出面,到了海外就发现这种民间的交往特别重要。”
杨兰说了半个小时终于阐述完毕,会议室鸦雀无声,大家闷头沉思。
打酱油的陈林听了杨兰所说内幕也是大有所获。他在心里扪心自问,如果他来负责策划申奥宣传会不会犯这种组织“10万人上长城”的错误。
答案是肯定的,作为中国人组织人海战术,似乎成了习惯。别看他自己多了10多年的见识,在美国也待了大半年,但对于西方人的思维还是了解不多。
比如会议中有人提出宣传片里突出龙的概念。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这样的提法很正常,但被几位澳大利亚的顾问否决,专家说龙在西方并不一定是很正面的形象,一些民族有恶龙的传说。
陈林开始谨慎起来,告诫自己不要以为多了点见识就牛,就可以在这种关乎国家形象,国家重点事件上指手画脚,还是老实打酱油。事实上这个团队是成功的,也无需他指点什么。
会议一连进行了三天。宣传片的文案几易其稿最后终于通过举手表决,初步定了稿。
……
2000年12月15号,是个太阳天,艳阳普照大地给寒冷的北*京城带来了温暖。
奥申委宣传片摄制组抓住了这难得的好天气到了故宫,拍摄一组蹴鞠的镜头。
足球起源于中国,最初叫“蹴鞠”。“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它起源于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的齐国利用这种运动来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后来演变成一种宫廷贵族们喜好的运动。
这一场蹴鞠戏最终剪辑后只能保留几秒钟的片段,为了这几秒钟的片段。剧组从早上7点到上午10点拍摄了3个小时。参与演出的两支穿着古装的蹴鞠队伍都是从全国各地专业的足球学校挑选出来的。
在挑选两队24个蹴鞠运动员时还有一个有趣的争论。原本文案就要求挑选24名会踢足球,年龄在16-23岁之间,身高1米7以上的小伙子即可,结果下面的人挑选出来的都是清一色的1米八的个子。胖瘦都一样,18岁的阳光帅气的小伙。
结果拍摄出来的画面虽然赏心悦目,但总感觉不对,最后发现问题在缺乏真实感。后来做了调整,人员不要这么统一,高矮胖瘦都有。
宣传体育运动一味的规规矩矩。标准化反而适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