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考古学会(3 / 4)

了极大的作用。参与者中就包括了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教授李忠盛,在归国之后,他任教于北方工业大学地质系。他和同事们不畏艰险,怀着满腔报国的热情,走遍了千山万水,结果不但资源普查进行的极为顺利,他们还好运的捞到宝了。这些宝就是几块从天而降的陨石。

本来嘛,陨石之类的东西也并不算非常稀有,一般这种东西捡到了也就只能拿回家留个念,如果不是特别大的话,那就根本不值几个钱。

但心细的李忠盛发现了一些不寻常、一些超乎经济价值的东西。他发现,在这些陨石上,似乎有些不寻常的丝絮状花纹。他对这些花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完成考察任务之后,他回到了北方工业大学,在显微镜下对这些花纹的微观形态做了观察。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些怪现象:这种花纹的形态非常像聚合在一起的微生物,其多边不规则的外表则和原生矽虫很相似。

李忠盛称其为“与原生矽虫有高度共同性的一坨迷”。

在此之后,他立刻写了一封信给这方面的权威,EAAC的大理事汐,并且还寄了陨石样本过去。

说来也巧,信寄到的那天汐正好闲在扶瀛的寓所里,准备开始为期三天的休假。就算是量子态生命,也是会累的。不过不是因为本身构造的问题,而是因为人类的惯性。

本来他准备好好的陪陪大和跟ル姐两个,一起去泡泡温泉,再做一些没羞没臊的事情。不过一接到李忠盛先生的信,他就兴奋而残念的中止了休假计划,丢下了幽怨的大和和气的跳脚的ル姐,兴冲冲的给李忠盛回信去了。

作为深海之子的汐自然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些“与原生矽虫有高度共同性的一坨迷”是什么,在回信里给出了自己的肯定意见,并且希望李忠盛和他的同事们能把这个研究继续下去。资金的问题,EAAC会想办法解决。

很快,李忠盛的第一篇论文在EAAC的权威学术刊物《耐扯儿》上发表,立刻引起了轰动。一场跨学科的合作科研就在整个东方展开了。

于是,也就有了这次学会,虽然这一切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足以让学者们震动的了。

这个宇宙中,人类并不孤单!

生命很可能会以各种形式、各种状态在宇宙中存在。产生生命的条件并不是严格的一条线,而是一个“带”,一个范围。只要符合了条件,那么生命就很有可能诞生。更何况这还是只是碳基生命的存在条件。

矽虫这样的无机生命生存的条件恐怕就更不一样了,甚至有些时候碳基和无机生命相互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