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学院的学生们开公开课,我想李教授您也一定有机会遇到导师的吧。”
“嗨,我倒是想啊,可是啊,最近我一直在西北和东北探矿,恐怕是没什么机会咯。”
“您辛苦了,不过,我听说这次古生物学会有个大新闻,而且还会是明国学者的主场,这到底是……”
“喏。”
李忠盛晃了晃手中的一叠文稿,看来,要弄个大新闻的就是他自己了。
“我几个月前啊,就和汐教授通过信件进行交流,在一些跨专业的问题上,我得到了他的许多建议和帮助。所以,他才会让你来的吧。不过说真的,这次的发现还真和布束小姐的研究领域有莫大的关系。”
“哦?那我就期待您精彩的发表了。”
“我尽力……啊,时间到了,作为发表人,我得到后台去准备了。”
他冲着布束砥信摆了摆手,就往后台走去。
-----------------------------------------------------五个小时的分割线--------------------------------------------------
这场学会总共持续了五个小时,共有八位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论文。四位明国学者,三位来自EAAC的学者,还有一位是来自婆罗洲的年轻人。
他们八个中,有四位是古生物学家,全部是明国人;两位是矽虫方面的专家,其中一位是婆罗洲的,另一位是EAAC的老头子;还有两位是天文学家,全部来自EAAC。
虽然所属国籍、势力各异,研究的学科也大相径庭。但他们发表的内容只围绕了一件事——矽虫!
布束砥信依旧冷淡……但那只是习惯性的假象,爆炸性的内容让她的探求心如同火焰般在燃烧。自从成功的合成了一种促新因子之和,她还从来没有这么兴奋过。
“天啊,感谢导师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见证了奇迹诞生的时刻!”
中途退场什么的自然完全没有,本来只是为了装样子才带的笔记本却派上了大用处,上面记得满满当当的。
而写在笔记本扉页上的正是这次学会的主题:陨石上的矽虫!
这个发现还多亏了红色明国的“全国大找矿”运动。虽然从EAAC和婆罗洲可以得到大量的燃料、石油以及各种矿产,但惯于自力更生的红色明国人还是对解放区进行了自然资源的大普查。
从EAAC归国的学者们在普查中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