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九剑或许并不是天下最厉害的武功,却因其武学原理颇具开创性,而为人们津津乐道。它的哲学、进攻原则、随意性原则、破坏性原则等等,极大满足了人们企图颠覆一个墨守成规的社会的**。
1000多年后,西洋法兰西国一个叫德里达的人,翻阅了后人札记,并根据独孤九剑的原理,在西方社会引起了一种叫做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的新潮流。由于此人不喜拳棒,他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文学领域。一些人借以鉴之,使解构主义广泛应用于绘画、政治、建筑、音乐、电影、制造业等诸多学科,使之成为点燃新时代诸多话语事端的一根引线。
又有美利坚国一位叫纳什的数学家,细究独孤九剑的技术窍门及互动原理,发表了一门叫作博弈学的学问,不仅深刻影响了当代世事经纶,还被人们广泛用于一切人间关系之研究。
而溯其一切变化之根源,却皆拜中国北宋时期著名国术家独孤求败先生的得意功夫——独孤九剑之赐。不过,独孤先生栏杆拍遍拍断栏杆也想不到,自己手中这套解构主义的剑法虽然失传早早,却能在21世纪引起诸多共鸣。独孤先生泉下有知,也当为自己并不孤独而欣慰吧。
中国文化的许多学问都不是纯粹的技术科学,而往往附以隽永的传统哲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医。但是相比影响之宏大深远,比之独孤九剑还颇为逊色。毕竟,中医还很难在美国取得执照,而欧美大学里到处是伪托解构主义和博弈论,实则传播独孤九剑总诀的人们。
正如解构主义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中演化而来:中国的武学名家,自春秋游侠起,在研究武功时,就以结构主义为主要方法。其特征是,一切剑法拳术、刀枪链棍都有固定的招式,或曰套路,而人们破解这些武功的思维,也往往针对这些招式而特别研制。如南宋林朝英破全真派武功,魔教十大长老于华山思过崖破诸派武功……都是以招式破招式,以套路破套路,脱不了结构主义思维的桎梏。
风清扬说:“学武之人使兵刃,动拳脚,总是有招式的,你只须知道破法,一出手便能破招制敌。”一切需有章法,这章法中包含了趋避之势、君臣之序、主次之位、接续之道、进退之形……种种道理和格局。这正是中国武学的一般情况,也是人类自告别茹毛饮血凿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