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此言一出,专家席上又传出一两声忍俊不住的笑声。我坐在旁边,不禁为这位腾老师感到难过。从他的眼里,我读到的是渴望,正如我经常从那些询问我买什么股票好的人的眼中所看到的一样。这个人的渴望是那么的热切,但又显得很单纯。那仅仅是一种渴望,而不是欲望。欲望是赤裸裸的,带着几分贪婪和不顾一切。专家们的笑声其实已经击碎了这个渴望,只是当局者迷而已。
在这类带娱乐性质的群众性鉴宝活动中,这些坐在嘉宾席上的专家们,以他们的广闻博识,当一件藏品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一刹那,其实早已对这物品作出了裁决。他们见过无数的奇珍异宝,大内秘藏,都是顶尖的上品。从高高的庙堂往下看江湖,这些民间的藏品的任何一点缺陷,任何一处可疑,在他们的法眼里,仅仅只要凭着长期经验积累出来的本能,就可以快速地判定了。
我知道,专家们已经对这件藏品做出了判断。但一个过场还是要走的。
首先是玉器专家马先生对石匣进行了一番审视,指出这个石匣是独山玉的,玉质一般。打磨得不错,外表光滑,接缝紧密。成器年代可以参考石匣上的图案特点来判断,按照他的看法,这种图案写意性比较强,不大象宫廷制式,看来多为民间一些工匠所为。莲纹装饰是随着佛教在中原的传播而广泛起来的,时间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但看这匣上的装饰,与宋元时代的中规中矩不同,有些随性但又与明清时代的夸张变形不同。从他所掌握的古代莲纹装饰图案的变化来看,并不能很鲜明地体现出南北朝以后的某个朝代的特点。另外就是通过刀工来判断。这石匣上图案的刀工也是深浅一致,很连贯。只有今天的机器雕刻外加计算机辅助控制才能达到如此的精准度。
结合两点起来看,马先生很遗憾地说,这个石匣他很难判断是古人所作。
至于那卷轴,则由书画鉴定家吴先生来判断。只见这卷轴装裱得煞是精美:淡青色花绫做引首,姜牙缎为托里;赭石色鹊锦为圈,环绕画芯一周;外围又嵌以古铜色小刺绢,形成四周小边,再贴两条惊燕带,紫檀制成天地杆。比较奇特的是,在天地杆两端的轴头顶端,各嵌了一颗不大的宝石珠子。珠子不大,也就是象普通的女孩子所带的水晶手链上的珠子一般大小,总共有四粒。这四粒珠子的基色都是绿色,但又有所差别。在灯光的反射下,呈现出一种类似彩色玻璃似的五颜六色的光彩。中间是画芯,那羲之的字体写在一幅洁白的纸上,纸质光滑,墨迹浓纤折中;字体俯仰钩连之间,笔画轻疾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