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液面的出现,另一头的箱式建筑中也开始响起机械的轰鸣来。
待到早上上班途中围观的人们下班路过的时候,原本只有两艘的小船已经变成三艘了呢。
是的,这里是一处新开辟的资源采集点。
南边的晶体精炼厂拆除了原有的外壳,依据当地地形重新设计了一个新的。当然,这只是由汽车设计师花了几个小时在建模软件中完成的设计,并没有经过详细的结构测算。不过,毕竟大家也都是汽车设计方面的老手,至少对各种钢架材质的结构强度还是有些心得的,本着宁滥毋缺的原则,使用厚重的一体化拱桥式弧形顶盖作为整个精炼厂的支撑,只要不遇到环境的极端变化,想来也是没事的吧。
北边的野战重工,自然也不能使用原本联邦标配的地面载具生产型,不过,虽然让汽车设计师们完整设计新型的自动工厂是不现实的,但光是厂房的话则没有太大的问题。以沿海的礁石为地基,经过特殊设计的重工建造厂在架空于海面之上的同时拥有了小型船坞的能力,当然建造仍然是在无水的环境中完成的,而建好之后,根据建造的载具种类选择打开水门下放到海中还是直接开到海岸上并不是什么困难的问题。作为比标准重工建造面积大了四倍的新型重工厂,汽车设计师们很随意地用了多段滑轨平台系统加上四倍直接从联邦军标准重工中拆出的晶体材料构建机进行分段建造,就像一台拥有四个工作件的大型三维打印机——事实上在进行大型工程车辆建造时他们一向是这么干的……
而不论是重工建造还是晶体提纯冶炼都需要的发电厂,则是直接被整合到了两座建筑中去。利用提纯出的液态晶体做动力带动内置的晶体引擎发电,然后由电热产生的热能又将通过热管传导用于加热冶炼炉。至于最后的制冷则更简单了,这可是在海中,水冷什么的很方便的说。
再加上作为采矿车使用的长二十五米宽十米的加装了货舱盖和清障器的双体平板拖船,共同构成了这座派恩岛上的自动水面采矿系统。
出于成本的考虑,不论是兄弟会的后勤军团还是联邦的矿场主们,都只是在地面开采那些易于钻探的设备,至于军队的前进基地则一般选择使用更为省事高效但也浪费严重的晶柱收割机。
海洋正逐渐被晶化海藻群落占据着,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但是由于浸泡在充满晶体的盐水中的船体金属的被腐蚀速度远比地面上的载具快得多。外加晶藻采集后在加工之前还要进行烘干去杂晶质筛选等一系列复杂的前置工作,成本被大大提高了。再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