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之战,齐国战胜魏国而称王,魏国的霸业彻底衰落,从此再也没有复振过。此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秦、齐、楚三国争雄的时期,也即战国中期。在此期间,秦、齐、楚三大超级大国互相对峙,由于国力相对平衡,谁也不能独破他国,因此不得不通过会盟诸侯、横强、合纵、反间等方式来打压对方。纵横家周游列国,玩弄各大国于鼓掌之间。
而赵、韩、燕,包括江河日下的魏国等国,由于领土夹在三强之间,都不可避免地沦为了三个超级大国的附庸,其领土也成为三强争霸的战场。
但是在三个大国之中,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最为成功的,对旧制度的弊病革除得最为彻底。而东方各国的变法,既不够彻底,也没有延续下去,大都在支持变法的君王死后就开始打压变法派人士,废除了新法,变法的成果也就荡然无存。秦国在秦孝公死后虽然也对商鞅处以车裂刑,但是新法的内容却代代延续了下去,所谓“商鞅虽死,秦法犹存”。此外,军功授爵制度使得秦军士气高涨,秦弩的威力强横无匹,使得秦军的战斗力较东方六国略胜一筹,张仪的连横政策推行得也相当成功。所以在战国时期,其他国家都只是强大一时,只有秦国始终都那么强大,这种强大从商鞅变法开始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持续了一百多年的时间。
因此,秦奈在战国中后期与各国的争霸中也就更为游刃有余。公元前314年,张仪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为饵诱使楚怀王背齐,用无中生有计拆散齐楚联盟后,秦国对齐国和楚国这两个劲敌采取了先分化然后各个击破的策略。
三、秦国独霸天下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除秦、齐、楚三雄之外,燕、赵两国也曾出现过昙花一现的暂时兴盛,并对当时的国际局势影响匪浅。一度使得战国中后期的三国对峙变为五国对峙。
公元前316年燕王哙把王位禅让于相国子之,太子姬平起兵反之。齐国联合中山国趁燕国内乱伐燕,占领燕国并纵兵杀掠。燕昭王即位之后,怒于齐国曾在燕国子之之乱时出兵攻燕,决心报仇雪耻。他建造黄金台,广招天下贤士,卧薪尝胆,改革政治,经过28年的努力,终于使燕国强大起来。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国,列国震惊。因为战国时期各大国无论怎样争霸和混战,但总体上诸强的实力还是保持着制衡局面的,从未出现过一国被另一国单独消灭的例子,宋为齐所灭,这种平衡局面被打破,引起三晋和楚、秦等国的极大不安,燕国便乘机约各国攻齐。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攻打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