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重量级人物:辽国太子耶律毛岩。
耶律毛岩是个看上去温文尔雅的年青人。挺拨的身躯在风中巍然不动,显示出良好的武士素质;一袭白色的铠甲,又平添了几分高贵的气质。他五官端正,鼻梁挺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双眼是碧色的。他虽然身穿戎装,眸子里却透露出一股淡定和从容。
毛岩太子的从容和淡定与他的年龄颇为不符,但却和他的身世密切相关。辽人立太子,并不以嫡出或长子为序,而是按照皇子的天分及群臣的拥戴为标准。毛岩太子并不是皇后嫡出,而是庶出。但其母系却有着波斯帝国的贵族血统,因此毛岩的外貌也有别于普通的辽人,甚为俊朗,深得辽帝的喜爱。加之从小聪颖,辽帝特别聘请了汉族的老师来教导他,使得他又熟谙中原的文化。打小儿,辽帝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不管是上朝还是指挥作战,都可以看到一个小人儿偎依在辽帝的身边。这从小就见过世面的孩子,长大了自然与众不同。人的穿着打扮可以仿效,但那股子气质,却是学也学不来的。
毛岩凝视着海东青飞去的方向,他剑削般的唇角浮现出一丝残酷的笑容:“展昭,你插翅难逃了。”这时一个汉子走到他身边,躬身行礼:“太子殿下”。抬起头,火把的光亮中,赫然是乌汗。
那天汉民坑杀辽俘时,乌汗也没有幸免,被扔进了坑里。好在他武功深厚,内力十足,当时憋了一口气,晕死过去。但所幸后来下的大雨,把泥土弄松,有了空气和水进去,竟然从昏迷中醒了过来。于是拼命爬出深坑,跌跌爬爬地走到最近的一个辽人营地,终于捡回了一条命。
乌汗的生还,一方面加重了辽人对汉人的仇视,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辽兵的斗气;另一方面也为辽兵提供了汉民内部不可多得的情报,因此很受这次负责追剿行动的毛岩太子的重视,就把他留在了身边,随时听命。
正是从乌汗的口里,毛岩得知,此次指挥行动的是一个叫“展昭”的宋将。
“展昭?”太子轻轻地重复着这个名字,难道这个展昭就是开封府的展昭吗?
一般辽人虽然不大了解宋朝的情况,但毛岩对于大宋朝廷内外的情况,却很熟悉。他知道仁宗之所以能与辽国对抗,乃是因为对外有狄青,对内有包拯。如果不是狄青的大军严守边境,他辽国早已直捣开封了。如果不是对内有包拯明察秋毫,把国内的治安整治得井然有序,大宋早已内乱。而一国之内乱,对敌国来说简直比俘虏千万军马更有利。所以辽国也曾想派刺客刺杀包拯等人。但拟派去的刺客一听说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