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打了条红色的领带?在美国,共和党人的颜色是红色的,民主党人的颜色则是蓝色的,我这个打扮,就是美国市民基本的心态:我认可你共和党,但也不排斥民主党,我对你们二个党都抱有一定的希望,谁表现好,我就投谁一票。”
这个开场白有点意思。
T教授还很自豪地说:“我原来一直以为,我们这些出国多年在美国搞文化研究的人,比美国人懂华夏,比华夏人懂美国,对吧?但是,我现在又有新的认识:有的美国朋友告诉我:他认为我甚至比美国人更懂美国。这让我有些‘受宠若惊’了,要知道,美国人的性格,对朋友,他是不说假话的。”
听到这里,大家都笑。
T教授接着道:“后来我就琢磨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比美国人更懂美国?我想,还是因为文化的关系。因为我们有双重文化的观照,我们有一个求实的思考,我们把我们在华夏的经历,把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把我们对世界认真观察和分析变成学术的一部分,尽可能客观地思考,上升为理论,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比美国人更懂美国,更看清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随后,T教授从二十五个方面介绍了美国市民(公民)的品格和文化,确实了解得很深,很透彻,他还强调:美国市民,就是美国公民。英文Citizen,公民与市民是一个概念,而在华夏文化里,公民与市民有不同的区分。
关于华夏与美国的关系,T教授的观点与华夏官方的观点竟然高度一致:两国关系已经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也好不到那里去,坏也坏不到那里去。妖魔化华夏或者妖魔化美国其实对双方都不利。
T教授讲到: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对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政治参赞和秘书谢伟思、戴维斯说过,如果美国和延安合作,中国可以全面开放,对美国投资给予最优惠待遇。所以说**的开放思想比邓小平还早40年。但历史没有给**机会。
最后是提问时间,有人提到以色列问题,T教授谈到:犹太政治集团影响了美国外交决策。犹太人有五六个全美国的组织,非常团结。他们还有很多基金会,各司其职。他们有的基金会,重点资助、培养犹太青年研究国际问题,将来可在国家决策上发挥作用。有的基金会专门作游说和培养支持民选官员,如果有一个市长在地方很有政绩,明年要选或者是几年以后要选国会议员,这个基金会现在就已经在资金上支持他了,他们的眼光放得很远。
也就是说,在美国,最重视“后备干部”的,是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