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病人?这就是积德,行善。你呢,做官,做人,只要秉持善念就好。”
胡晨阳恭敬地道:“是。”
体玄道人对胡晨阳道:“看来,你还是能够反思的,这就好。其实,道家本身也是需要反思的,道家的‘无为而治’,‘不敢为天下先’,有特定的含意,却不能成为普遍的真理,有时候是合适的,有时候则不合适。”
“是,”胡晨阳如同找到了知音:“我也觉得,‘不敢为天下先’,肯定是不行的,现代社会,总是要创新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不敢为天下先,怎么行呢?”
体玄道人“恩”了一声:“道家其实也是关心政治和民生的,在历史上,当国家出现了问题,搞得民不聊生了,道家是要出来纠正偏差的,从小的方面说,是要治病救人;从大的方面说,也是要匡扶正义的。”
“是。”
体玄道人对胡晨阳的态度,还是满意的,道:“我听玄青说,你对道家有所研究,有独特见解,我倒想听听,你是怎么研究的?
胡晨阳道:“关于道家,我其实也没有很深入、很特别的研究,主要是我曾经想过要研究和思考整个华夏的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我是把这三家放在一起研究的,是通过一些比较,得出一些认识的。我对道家有二点认识,印象特别深刻:第一,道家注重实践,修炼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求仙问道,本身也是一种实践,是实践的过程,而不是停留在空想或者清谈阶段,比如修炼推云掌,我如果不练这个推云掌,我就不知道,它确实是有很好的功效,不练是不知道的。道家强调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个也很了不起,每天进步一点点,看似‘一点点’,其实是要求我们做到二条:一是每天都在进步,二是持之以恒,保持一个不间断的、持续进步的状态,用的话说,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恩。”这回,体玄道人的神情中流露了几分赞许。
“第二,”胡晨阳受到了鼓舞,信心大增,“道家的智慧,是大智慧!老子的《道德经》,远在几千年前,他所阐述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理,他所达到的思想高度,他展现给后人的大智慧,后人几乎无法超越了,但是,作为后人,我们通过对道家智慧的感悟,会让我们进入一个比较达观、通透的境界,会更从容。比如,如何对待死亡?儒家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是有几个人能达到这个‘朝闻道’的境界?结果,大多数人死得不甘心;佛经说:‘人死如灯灭’,也是有些无奈的;只有道家认为:生生死死是很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