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莲花堆未来的商业推广,杜克倒也不是特别担心,马尔代夫的基地原本就是用来做海外推广使用的,如果实验堆验证成功,杜克就会拉赫斯夫岛生产大部分零部件,然后加上国内生产的高精密零部件,就能够组装成为核电站为关键的核芯。
按照现杜克的设计来看,即使仪器仪表、汽轮机组等核心部件采用外购,由于核岛核心部分可以全部自己生产,所以30万千瓦以上核电站建设成本,现就已经可以降低到一千美元以下,如果设计容量100万千瓦以上,成本还能够进一步降低到950美元左右。
由于设计安全方面天然的优势,比莱姆设计的反应堆建设复杂程和建设成本都具有很大优势,高智能化的设计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同时对于后期运行成本也大幅降低,按照设计来看,一个万千瓦级别的核电站管理人员可以减少到100人以内。
对于常规电部分的设备来说,如果东方动力公司能够收购下来,杜克可以推动其研出型大功率汽轮机来做配套,这样成本将会低,有了城特钢和希林顿复合材料公司,杜克现根本不用担心制作大型汽轮机的材料问题。
现东方动力具备了批量生产30万千瓦汽轮机的生产能力,研60万千瓦、100万千瓦汽轮机已经有些时日,其主要问题是加工工艺和材料方面还存问题。而这个方面,杜氏重工正好都可以配合解决。
对于杜克来说,这个具有相当研和生产能力的东方动力实具有很大的购买价值,只是现不知道蔡思强同对方谈得怎么样了。
不过这些东西,无论成功与否对于杜克来说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只是成本上进一步增强竞争力而已,即便以现的成本计算,杜克的反应堆也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杜克只担心没有卖出去的资质。
甚至于购买方有没有钱都不是问题,只要确保出的电力能够卖出去,杜克就算完全提供建设资金都可以,采用bt方式,然后以经营权转让或者自营收回成本获利。
现世界上缺电的地方很多,低成本电力哪里都很受欢迎。
只是销售和生产资质这个事情,国内基本上已经被关上大门,杜克需要等实验成功后,看看能不能其他国家或地区获得这个资质。
现具备核能研究资质的国家不少,如果杜克能够以切实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核能技术安全可靠,付出一定的代价之下,应该可以找到一个同意放资质的国家。
这些东西,杜克不过脑海一闪而过,现,他主要精力还是投这个实验堆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