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慧少年 第一章(2 / 3)

文章山斗 封笔十年 2655 字 2021-06-10

指点迷津。题目是《古城沧桑》,文章对古城内的遗迹逐一介绍,把破烂的古迹写得悲怆动人。说城墙上的每一块青石滴着先民的血,积着他们的智慧!在古城内走动,是与沧桑的历史会晤。这众人明白的事情又被他翻炒一遍,在古城伤口上撒一把盐,期待自己获得称赞。不出所料,作家老师正在构思一篇爱情小说,看到他的文章,似遇见多年未见的好友,不管彼此已了如指掌,还是打着哈哈称相见恨晚。他说周聪的文字功底好,是可造之才。

周聪似古城内许多文人一样,面对遗迹无一例外的发出浩叹!没有人另辟蹊径,不写老题材,而写生活的变迁。老在原地打转,期待获得认同,古城已成为他们手中的筹码。叹了许多年未见文坛风起云涌,出个文坛泰斗。厚重的历史并未给写纯文学的文人多少写下去的动力,相反写点烂俗文章的大有人在。不努力去古城中挖掘题材,怎么可能写出新意。这似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李亮写了篇《古城的石桥》,说古镇中石桥众多

,形状大致相似;但古城的护城河上的五座桥,是风水桥,寄托着明代王爷的美好愿望——明代永无战乱,传位下去。五座桥新老更替,安于护城河上,是美景。老的化龙桥

,设计于明代,甚是巧妙,木结构保存完好。上面还建了一座寺庙,名叫化龙寺,香火鼎盛。其它四座于清代改建,是青石结构。桥上的石块已成为岁月的缩影,失去棱角,上下起伏似波浪。作家老师看后,让李亮去趟办公室。一月后,该文章发表于县文联刊物上。

李亮迷上流过县城的资水河,觉得似一座未发掘的皇陵,里面隐藏着惊人的财富。资江边的小码头上有一渡船,立着长长的撑杆,不远处矗立着建于清道光年的古塔。塔顶竟长出一棵胡椒树,成熟时据说可以采摘。河边的吊脚楼,靠几棵长而粗的树干支撑

,看到它们水乡的光影会在记忆中苏醒。让江水静静流淌于楼下,独坐在楼上小酌几杯,感受水乡魅力。

河的西侧挨近塔的位置有一农贸市场,规模挺大。早晨薄雾初起,如带飘动,市场内人声鼎沸。摊贩来自四里八乡,摆好经过精心挑选的新鲜食材。

晨曦中,摊主和买主在讨价还价。新鲜的河鱼在阳光中跳动,鱼鳞发出耀眼的光,鱼肚的白色或青色说出它和水或藻类的“血缘关系”;黑不溜秋的乌鸡在笼子里咕咕叫唤,让吃货想是炖汤好还是油炸好;新挖的竹笋的表皮还带着黄土,露出的笋身呈现橙黄色,想从深山挖出时费去不少劲;山上的野蘑菇是抢手货,一种长在枞树旁的草地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