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断地评判是非黑白
愤世嫉俗——感觉受主流文化排斥,期待文化变革
天真的理想主义——盲目地相信人性都是善良的
渴求精神意义——要让自己相信人生还有“更崇高的意义”
异教的招募者四处行走,寻找那些处于高压阶段或是具备上述个性特征的人——这样的人到处都是。虏获较多信众的热点地带包括大学校园、宗教集会、自我解救和互助组织、讨论灵性或社会变革相关话题的论坛和失业办公室。1990年《旧金山观察家报》一篇文章中,曾经是某异教成员的一个匿名人士讲述了人们如何被轻而一举地带入这个牢笼:“我们从来不知道自己竟然这么容易受人蛊惑。对于天真、没有丝毫防范意识的人,见到荡漾着笑容的面庞便轻易地相信了。”讲述者19岁入教时,正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念大学。八年后,她的父母安排她接受“强制解除精神控制”治疗(有关“强制解除精神控制”的更多信息,请参考“脱离异教”部分)。
曼森的信徒
都来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旧金山,并且都迷失在吸毒和反对社会体制和传统的迷雾中,但是,并不是所有异教领袖都能找到如此现成的信徒基础。人们对吸收信徒这一点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七十年代是积极吸收方式的顶峰,但如今已经消声匿迹了;而也有观点认为信徒招募并没有停止,只是不如以前张扬而已。无论怎样,他们寻找潜在信众群体的尝试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下一部分将为您介绍异教招募信众的手段。
招募信徒
在人们的想象中,“新吸收的信徒”可能是内心苦恼容易被看穿的年轻人,还可能患有“心理疾病”,因此极易被居心不良的异教人士利用。但是研究显示,信徒中精神失常的比例不比普通人高多少。
信徒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个人秉性也是千差万别。但是,一个共同点将他们联系起来,那就是他们都承受了超乎寻常的压力。研究显示,新人入教前不久大多都经历着非比寻常的压力和紧张感。这种感觉可能和青春期有关,可能因为经历了第一次离家、伤心欲绝的分手、失业或挚爱之人的死亡等情况而产生的。心力交瘁的人最容易受蛊惑,尤其是碰到某个人或团体声称可以解决他们所有难题的时候。
异教招募的主要方法
不外乎欺骗和控制。他们不会把异教的本质和真实目的透露给即将加入的新人,而是把它描述成正统、轻松、宽容的团体。例如在宗教集会上,他们会声称自己的团体每周集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