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死耀丹诚。”是有取于二子甚重。中儿谓赵武也。然司马迁作赵晋二世家自相矛盾。左氏所书又复不同,将何以取信于后世耶?《晋世家》之说曰:景公十七年诛赵同、赵括,令庶子武为后。《赵世家》之说曰:景公三年,屠岸贾攻〔杀〕赵朔(杀)赵括等。朔、同(之)友人程婴匿赵武于山中。至十五年,景公有议(疾)立赵武。左氏之说曰:鲁成公八年:“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无后,为善者惧矣。’”“乃立武而反其田。”按成公八年即晋景公十七年也。
或云匿武于山中,或云畜武于宫中;或云十五年而后立武,或云未逾月而立武:皆未知所据也。〔同上卷七〕
杨雄之迹,曲谄新室,议之者众矣,此置而不论。雄之心如何哉?观《法言》之书,似未明乎大道之旨也。王荆公乃深许之,何耶?诗云:“寥寥邹、鲁后,于子独(此归)先觉。”又云:“懦(儒)者陵夷此道穷,千秋止有一杨雄。”
又云:“道真沉溺九流浑,独溯颓波讨得源。”又云:“子(扬)云平生人莫知,知者乃独称其辞。今尊子云者皆是,得子云心亦无几。”是亦(以)圣人许雄也。
东坡谓雄以艰深之辞〔文〕浅易之说,与公矛盾矣。〔同上,同上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