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9 / 12)

巡。白酒不沽谁犯禁,黄鸡无祸得司晨。问耆抚幼非干举,止社停巫岂慢神。数尺去思碑上语,后官知劝可书绅。”乡人并刻其诗于碑后。

“吉日癸已”石刻四字,周穆王所刻也。昔在赵州赞皇县城南十三里,坛山崖石之上。《穆天子传》云“穆天子登赞皇山,以望临城,置坛此山,因以名焉。”癸巳,志其日也。又有四望山者,谓穆王登山望祭四方者,传中但云登山,而不言石刻。然字画亦奇怪,若杖画状,土人谓坛山为“马镫山”,以其巳字之形类镫也。宋尚书广平宋祁,以皇祐四年秋,自毫移镇镇阳道,出赵州,命人于坛山石壁模得此字。时赵之守将武臣也,遽命凿山壁,辇其字归赵龛之厅壁,闻者莫不叹惋。嘉祐己亥,移置高邑县厅壁。元至元二十三年乙酉,复移龛赞皇庙学之壁云。

藁城县城中文庙内,有汉藁长蔡湛碑一通,光和四年立,并碑阴全。庐陵欧阳文忠曰:“天章阁待制杨畋尝谓余言,汉时隶书在者,此最为佳,畋自言平生学此字也。”藁城县九门城中,有隋九门令钳耳府君碑,不载书撰名字。碑首题云:“大隋恒山郡九门令钳耳清德之颂。”君名彻,华阴朝邑人,本周王子晋之后,避地西戎,世为君长,因以地为姓。曾祖静,魏冯翊太守,祖朗,成集二州刺史。父康,周荆、安、宁、邓四州总管,别驾龙门二郡守。字画遒劲,非欧、虞不能及也。

九门城中,有隋李康城清德颂碑一通,不著书撰名氏。文为声偶,而字画奇古可爱。康,陇西狄道人也。碑首题曰:“大隋冠军将军、大中都督、恒州九门县令陇西李君清德之颂。”字多讹阙,其后曰:“十一年,岁在辛亥,大将军在酉二月癸丑,朔十二日甲子建。”年上二字磨灭不可识。按:隋开皇十一年,岁在辛亥,其二字乃开皇也。大将军在酉之说,出于阴阳家,前史不载,而见此并记之。

藁城县九门城西,浮图碑一通,题云:“九门县合乡城人等,为国建浮图之碑。唐应诏四科举董行文撰文,清河传节得书。唐高宗上元三年,岁在丙子,建浮图,在智短寺。”寺今亦废久矣。

冯乐陵。在新乐县东北二十里,即汉冯昭仪之墓也。昔昭仪,随其子中山孝王兴就国,王为母筑宫于乐里以居之。乐里,即今新乐城也。昭仪在元帝之时,有当熊之功,成帝优异之,赐御服、鼓吹、卤簿,名其居曰“乐里”。既终,敕葬乐里东北,因名其墓曰“冯乐陵”云。十二月(原本缺二字)早,自新乐县起,午前至冯乐陵午饭遂至荒陵,眺望而去。午后,雪复大作。

汉中山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