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居西南地区。汉在各族居地列置郡县。汉与匈奴的战争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汉将卫青、霍去病等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夺得河西走廊之地,并于西北边境之地修筑长城、烽燧,列置屯田。汉与西域诸国的交通,也逐渐开通,西域三十六国陆续内属,从而形成了经由河西走廊,分沿天山南北两路,西越葱岭,以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陆上交通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在探索西域道路和使西域内属的事业中,张骞起了卓越的作用。
汉武帝完成了辉煌事业,也耗尽了国力,加重了农民的困苦。货币制度重新混乱起来,豪强兼并现象日益严重,流亡的农民或沦为奴婢、佃客,或聚众暴动。武帝晚年转变政策,缓和矛盾,导致昭帝、宣帝时期的小康局面。此后社会又险象丛生,官吏贪暴,商人盘剥,更甚于前。农民暴动、铁官徒暴动,所在多有。外戚王氏乘机逐步控制了政权。统治者多方探索摆脱危机的办法,都无效果。公元8年,外戚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托古改制。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有:①公私土地一律改称王田,不许买卖。私田按井田制度核算,每家多余土地配给宗族、邻里。②奴婢改称私属,亦不许买卖(见王田私属)。③发行新币,严禁私铸。以上诸项多无实效,只有禁止私铸一项执行特严,株连尤甚,民怨最大。王莽改制的同时,农民暴动不断出现,今湖北境内形成了大规模的绿林起义军。公元23年,绿林军刘玄称帝,占领洛阳、长安。赤眉起义军形成于今山东境内,西向活动,与绿林军接触,进而取代了刘玄的统治。绿林军刘秀一支先期赴黄河以北扩展势力,于公元25年称帝,即东汉(后汉)光武帝。东汉消灭了赤眉武装,又陆续压平了各地割据势力,实现了统一。
东汉专制体制的加强和外戚宦官擅权汉光武帝刘秀重视西汉外戚篡权和农民暴动的教训,企图进一步强化皇权,维持安定。东汉功臣封侯者多,但绝大部分均无实职。外戚不许干政。对宗室诸王控制也很严。政府中三公只是名义上的首脑,实权在皇帝直接掌握的尚书台。光武帝下诏某些地区释放奴婢,又下诏度田,即清理户口土地。东汉前期六十余年中政治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此后,皇权旁落。和帝幼年继位,受制于外戚。他成年后用宦官消灭外戚窦氏,宦官遂得当权。近一个世纪内,外戚、宦官竞拥幼主,迭相专擅,朝政十分昏暗。与此同时,儒生通过察举、征辟制度为官,官僚和儒生结成紧密关系,形成一个独特的社会、政治集团。一些累世经学的家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