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箱子里,这就是他们将来赖以生存的本钱。
沈玉燕已经忘记自己多久没有下厨房了,更忘记自己什么时候做过最后一次饭。自从沈玉燕女扮男装,以沈天宝的身份做生意起,好像就没有自己下过厨房做饭。不是没有时间,就是没有精力去做。实在饿不过了,就上街走走,买点夜宵或者小吃。抗日时期,虽然她曾经几乎天天去工厂食堂看着大家狼吞虎咽地吃饭,但是她也没有自己动手做饭过。而如今五十几岁的她又要开始学做饭了,由于当时条件等原因,她只好将就着做一些“面疙瘩”。“面疙瘩”是南北方都有的小吃,但是做法不太一样。南方的“面疙瘩”,又叫“糍疙瘩”,先将面粉加水拌呈稀糊,然后一筷子一筷子地加进已经煮开的锅里。要领是不要马上搅动锅里的“面疙瘩”,等“面疙瘩”基本定型了,再搅动翻滚。加上青菜,放点食油或者麻油,加盐加味精就可。虽然沈玉燕多年不做,做的又不太好,但是大家都吃得很开心。李念慈体贴妈妈,说要学给做这种小吃。沈玉燕笑了笑,并没有马上答应。因为她深知自己的大小姐女儿虽然孝顺,但是在家的时候没有学过做家务。不要说做“面疙瘩”了,就是怎么点火起灶、烧水都不会。看来到了老家之后,一定要教会李念慈做家务才行。不但孩子们给沈玉燕面子,就连一向精神失常的丈夫李宝云也难得多吃了几口。看见大家都喜欢吃自己做的饭菜,沈玉燕真的好开心。
回到老家之后,沈玉燕的担心真的成了现实。沈家老宅也被分了,留下了原来沈家老宅的门房和厨房,还有没有要的小祠堂。沈家原来是大户人家,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门房,也就是值班室,又叫传达室。这里已经多年没有人使用了,不但破旧而且已经属于危房。厨房经常做饭,把房子熏得又黑又油,没有一户人家愿意要沈家老宅的厨房。沈玉燕的老娘早死了,大姐沈玉凤也在解放前去世了。三妹沈玉英也在上|海为了掩护宋|庆|龄女士被杀害了。沈玉燕曾经委托义妹沈玉华照看过沈家老宅。
沈玉华并不是沈家的后人,她是沈玉燕在上|海做生意时救下的一个女孩子。她被同样做生意的爸爸卖给别人,当时她只有十三岁。看见女孩子想起自己大姐的沈玉燕,一咬牙用一千现大洋买下了这个女孩子,并把女孩子还给了孩子的爸爸。在沈玉燕以为,天下没有狠心的父母,只有不得已的父母。做生意失败的孩子爸爸有了钱,就不会再卖自己的孩子了。当时在一边冷眼旁观的李默李老板,第一次和沈玉燕正面接触。他们打了一个赌,要是女孩子再被她爸爸卖了的话,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