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环境差异(3 / 4)

源的方式,令那些隐藏在暗中的星际地雷具备足够的反照光线,由此来找到它们。

在察觉到这个方案所需要的物资与时间太多太长,不具备现实操作意义之后,人们进一步修改了计划,将可见光调整为了其余形式的电磁波,且极大扩大了单个方块的体积。如此,需要搜寻的方块数量便降低到了大约4000万个。

但这仍旧不具备实际操作意义。同时,这也到达了理论之中所预测的精度极限,不能再扩大了。

于是这个方案被抛弃。

在这之后,第二个方案提了出来。

这个方案的构思是,仍旧以远航号飞船为球心,然后设置一个半径为一亿公里的球形光罩,假设这个光罩各处俱都均匀发光,那么,存在于这个球体之中的任何一个物体,都必将会在远航号飞船这个球心之上,投射下自己的影子。

到时,通过测量这些“影子”,便可以确定在远航号飞船的哪个方向存在物体。然后再对那个方向进行进一步观测,便可以确定距离。

这个方案从理论上看似乎是可行的。其主要难题在于,如何构建一个足够巨大,表面积高达12.6亿亿平方公里的球形光罩,将这个半径为一亿公里的球形空间全部囊括起来。

实际建造出一个面积如此巨大的光罩很显然是不现实的,不具备操作意义。但通过某些特殊的方法,似乎可以达成类似的效果。

譬如投影技术等。

但在经过进一步分析之后,投影技术也被否定了。此刻的人类文明不具备如此等级的科技实力。

在这之后,又一批科学家基于这个方案提出了另外一个构想。也即,不需要人工去设置这个球形光罩,而是借助自然环境来实现类似球形光罩的效果。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它,便是一个天然的,巨大到占据了整个宇宙的“光罩”。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呈现出高度的各向同性辐射强度。也即,以远航号飞船为球心的话,无论向四面八方哪个方向展开观测,所观测到的辐射强度都应该是一致的——当然,是在去除己方运动以及各个星体所造成的影响与干扰之后。

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在去除了己方运动与各个星体的干扰之后——因为这些物体都是确定的,可以精确观测到的,所以它们的影响便可以精确去除掉——再观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差异,便极有可能是那些存在于远航号飞船附近的微小物体所造成的了。

届时,通过这种差异,便可以大概定位那些物体的坐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