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因为赵长星的坚持,人类文明说不定从此刻开始,真的拥有了另外一种命运。
大的原则既然已经确定,接下来的细节工作,便需要众多科学工作者投入精力与时间去解决了。
要寻找这种适用于恒星边缘,物质密度较高的地方的星际地雷,在此刻的恒星际环境之中所表现出的,可以被人们探测到的性质并不容易。尤其是在事实上人们对于这种星际地雷的运行原理、设计理念等一无所知的情况之下,寻找这种性质就更加艰难了。
但这却又是人们唯一可以利用的地方。
至少是四级文明的超级文明制造出的星际地雷,可以预见,它至少对于同等级的文明来说,也是具备相当的隐蔽性的。也即,同等级的文明也并不容易将它们一一找出来,就更不要说人类文明了。
这一条道路显而易见的被完全堵死了,唯一可以利用的,便是此刻环境的变化。
可是,密度从高到低,恒星风从有到无,战场环境从激烈到安宁,这种种变化,究竟意味着哪些特质可以被利用?
没有人知道。
以维拉伽什、庄云伟为首的原摩云厉塔尔文明科学家,以及人类文明的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竭尽全力的探索。
而,在察觉到此刻科研力量并不足够之后,赵长星果断下达了命令,将所有处于冬眠状态的,与此事相关的科学工作者全部唤醒,让他们全部投入到了对于这件事情的研究之中。
于是,又有足足十几万人从冬眠之中醒来。
这意味着更加庞大的物资与能源消耗,对远航号飞船原本就不多的物资储备造成了更加巨大的压力。但赵长星仍旧选择这样做了。
事实上,赵长星也掌握着相当多的知识,甚至有资格参与到这项研究之中。但他更多的将自己的精力放到了后勤组织与安排之上。
身为一个文明领导者,他很清楚自己的价值并不体现在科研工作之上。
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一个人再聪明,再优秀,也只是一个人的力量而已。做好这些后勤与组织工作,却可以令几十万名科研工作者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来。
时间便在这种情况之下悄悄溜走。
科学家们首先提出了第一种方案。
这种方案十分简单而粗暴。科学家们计划,将以远航号飞船为球心,半径为一亿公里,总体积大约为4.19亿亿亿立方公里的这个球体,划分为4.19亿亿个体积为一亿立方公里的方块,然后在每一个方块的核心,通过制造超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