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上任六年的崇祯皇帝可谓是这个帝国最劳累的一个人,作为处处都显示出了末代气息的皇帝来说,对于拯救这个朝廷他是回天乏力,然而问题是不论哪个朝代,前朝的皇帝想要在新的朝廷中活的开开心心,安安全全,你没有刘禅那样子的厚脸皮和小聪明是不行的,崇祯自问聪明他是有的,但是脸皮吗,他觉着自己好歹也是饱读诗书,肯定和不学无术的刘禅不同,不会有那么厚的脸皮,亡国之君本来就难当,想当一个有骨气的,有尊严的亡国之君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崇祯总是很悲壮的想着,如果自己那天亡了国,那一定要马上自杀,有句话说得好,活着,比死了更可怕。
然而这一年在他的管理下,这个帝国似乎焕发了新的生机,流民们也消停了一点,关外的皇太极同学到大明国境里边来骚扰的次数也变少了,更令他高兴的是,连蒙古人也有一个部落选择内附(由于胡十穿越过来引发的蝴蝶效应),这虽然不如他的曾曾曾曾曾曾祖父朱棣当年的万国来朝来得更令人兴奋,可总也有这么一点影子不是么,有这么一点影子几乎就意味着他这么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然而,他最近刚刚升起来的一点希望,就这么无情的被辽东传来的消息给打破了——辽东包括宁远锦州在内的,大明维持多年的防线在一天夜里就告破,从已经死掉的袁崇焕开始,多年的心血就毁于一旦了。
大明朝的部队不是没打过败仗,正相反的,他们天天打败仗,经常打败仗,尤其是到了明末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偷偷出去杀掉几个落单的后金百姓就敢向上边报一个某某大捷的地步,对于军队的现状,我们的崇祯皇帝是很有了解的,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即使明末边军已经变成了战五渣,可凭借着朝廷多年经营的各大堡垒的支持,军队据险而守的能力他还是相信的,然而,只用了一个晚上,全部的军堡悉数告破,这说明边关的建奴不光拥有了攻城战的实力,而且还能多线作战,战斗力比以往不知道上升了多少个层次。
至于随着奏折报告上来的吴三桂同学的原话,几乎把崇祯气了个半死,军队经常打败仗,既然打了败仗,那为了不受惩罚就会编造各种各样子的理由,来逃避皇帝的怒火,在位这几年来,各式各样子的借口和理由他都听过,什么水土不服啊,天降大雨道路湿滑啊,地形与敌人有优势啊,某某人(背黑锅的)轻敌深入,导致全线溃败啊,反正只要能把责任推出去,那就没什么是他们不敢说的,但是他从来没看过这么离谱的借口,什么这次后金军找来的盟军太过强大,手里拿着一根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