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初探秦陵(2 / 4)

傲气豪情 东方惊艳 3519 字 2021-06-08

作机弩矢,有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长久之。"

从中可以看出陵墓规模之大,工程之繁和陈设之豪华!

当地人称秦陵为骊山园。

在一片农田中,隆起的山丘就是秦始皇陵d陵园近8平方公里,由于2000多年的风雨剥蚀,陵高从原来的115米降到现在的50米左右。根据初步普察,陵园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呈方形,周长为3000米左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外城呈矩形,周长为6200余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俑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内外总计有400余座坑墓。

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

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主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悲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

相传秦始皇生前在骊山与神女相遇,游览当中欲戏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这样秦始皇很快生长了一身的烂疮。虽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秦始皇与骊山似乎有些缘份。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作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象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

他之所以要安葬在骊山之阿,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阿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

现在从风水角度来看,秦始皇陵也不失为一块理想的风水宝地。

中华民族从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后来人们选择墓地又特点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

依山傍水被古人视作最佳风水宝地。

秦始皇陵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

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在秦始皇陵的东侧也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