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了。平王点我表态,我不得不说了。现在的京师镐京,地理位置非常好,左有殽函,右有陇蜀,山水环绕,沃野千里,旱涝保收,是个宝地。山河可以阻挡来犯之敌,沃野提供足够的粮食。这里风水强盛,是天下最好的地方。洛邑虽然地处中央,但是一马平川,发生战争没有遮挡,四面受敌之地。而且常患旱灾,黄河改道又易发洪水。那里风水衰弱,对帝王不利。最初成王建造两都,那是有原因的。武王临终前,曾经让周公旦继承王位,周公旦不肯,执意要辅佐成王即位。武王建议要在洛邑建立一个陪都,等待成王成年亲政,成王坐西京统管全国;周公坐东都协助朝廷管理东方事务。武王驾崩当时东都还没有兴建,成王亲政才落实武王遗命,建立东都。因此说西都为主,东都为从。今大王要弃“主”就“从”,恐怕王室将衰弱呀!请大王三思。”
平王说:“现在犬戎侵占岐丰等地,势力猖獗。况且镐京宫殿损毁,破烂不堪,有损朝廷形象。东迁洛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武公说:“犬戎是豺狼本性,当初就不应该把他领进卧室的角门。申侯借兵失策,开门引贼,导致犬戎肆虐,烧毁宫阙,杀害先王,这是不共戴天之仇。现在大王应该振奋精神,立志自强,节俭爱民,抓紧练兵,增强国力,效法当年先王南征北战,讨伐犬戎,活捉戎主用来去太庙祭祀先祖,洗雪先王的耻辱。如果一味地忍让退避,放弃镐京搬迁到洛邑,犬戎会以为朝廷怕他,得寸进尺,更加骄横晒脸。我退敌进,恐怕被占领的就不止岐丰了。从前尧帝舜帝居住土屋,殿堂是土台阶;禹王宫殿矮小简陋,他们都不在乎。帝王的威望不在宫殿的华丽。请大王三思。”
掘突觉得武公说的很有道理,帝王可以调集天下各诸侯国的兵马,拿下犬戎不成问题。但是一想自己刚刚接班,年轻没有资历,就没有吱声。
太宰咺不同意武公的说法:“老司徒讲的都是些传统的道理,适应不了现在变化了的情况。老王荒怠朝政,昏庸无道,杀身之祸是自己招来的,现在就不能深究了。新王登基,革除弊端,拨乱反正,刚刚稳定。现在的情况是百废待兴,府库空虚应付不了。朝廷兵力不足,犬戎兵马强盛,难以抵抗。百姓心有余悸,一旦铁骑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谁能担当这个责任?”
武公孤掌难鸣,但是还不甘心,他想到申侯调兵抗击犬戎,就退一步说:“当初申侯能够招来戎兵,就一定有退兵之策。大王何不写信问问他的意见。”
君臣正在商议之时,申国送来告急文书。平王展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