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着随和的人物,必是李靖、秦琼、房玄龄和杜如晦。
正要施礼说话,中间一位看去文质彬彬,个子高大的人物却先说话道:“来者何人,先报了姓名来。”刘玉伦施礼道:“本使奉北突厥郁射可汗之命,出使唐营来了,姓刘,名玉伦。”
“你叫刘玉伦?这姓氏怎么是我大唐的姓氏?”
“我本是大唐长安京郊人氏。”刘玉伦神色平和,照直回答道。
“什么,你是大唐人?”那位文质彬彬、个子高大的人物大声喝道。
“是的,我是大唐人。”刘玉伦答道。
“这么说来,你便是个汉奸了。”那人说着,“嘿嘿”冷笑一声道,“来人,把这个可耻之物给我拉出去砍了!”
那刘玉伦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完了,完了,看来此命休矣!又转想道:反正是个死,死也要死得像个硬汉子,遂笑了笑道:“我不知道这位人物姓甚名谁?是否能代表大唐与我说话。”
那人听了冷笑道:“你问我姓甚名谁是吗?本来对你这样的可耻之徒,本帅不足以言名道姓,但看你死到临头,便让你死个明白,本帅便是安州都督李靖,杀了你便像拈死一只跳蚤。”
刘玉伦亦冷笑道:“李都督既是大唐元帅,想必能代表大唐的,本使有一事未明,能否对本使言明,然后再杀本使也不迟。”
李靖道:“有何话便说来。”
刘玉伦道:“自古以来,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李元帅若硬着砍了我的头颅,难道就不怕失了大唐的信义?”
李靖听了,装模作样的顾左右笑道:“有这回事吗?这么说你是来使便不能砍了?”
房玄龄在一旁也装模作样的点头笑了笑,却不说话。李靖便道:“既然不能砍你,就暂且留下你的狗头,你说说,你来有何事?”
刘玉伦松了一口气,定了定神,说道:“本使奉郁射可汗之命,为了两国免战言和,特来递交言和国书。”说着,从衣袖掏出书简双手递上。一士卒接了书简,转递给了李靖,李靖连看也不看,却转递给房玄龄,说道:“你说是言和?郁射还有条件言和吗?你倒说说,郁射还有啥条件言和的?”
刘玉伦道:“两国交战,各晓其勇,各知其利,今大唐百万大军团团围住洛阳,我军退无北归之路,进无破阵之勇,战之有百害而无一利,故我主郁射可汗不愿再看无辜生灵徒遭杀戮,为保存数十万将士性命,以慰家乡父老拳拳思念之心,故愿罢兵言和,与大唐永修万年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