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法
昨天晚上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殚精竭虑地写着那份奏折,可早朝时皇上却根本没出现。向太监询问“皇上能否接见自己”,却没能得到肯定的答复。一直到中午也没等到皇上的接见,夏元吉只得闷闷不乐的回到家中。家人做好了饭,可他又哪里有心思吃?发了一会儿呆,睡意便一阵一阵地袭上头来。迷迷糊糊地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夏元吉隐约听见外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然后听见管家在门外喘着气喊道:“老爷,宫里的公公来了……”
夏元吉一个激灵,迅速从床上一跃而起,三步并作两步朝着正院小跑过去。
到了正院,却见一位公公正在正院里立等着。见夏元吉过来了,这位公公走到正厅滴水檐下南面立定,面无表情地说道:“有旨意,夏元吉听宣。”
待夏元吉伏跪叩头了,这位公公口宣谕旨道:“奉皇上口谕,着夏元吉即刻入养心殿见朕。钦此!”
得到旨意后,夏元吉不敢担搁,赶紧出发。
待进了养心殿垂花门,夏元吉突然听到肚子里发出咕咕的声音,想了想,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昨天拿到皇上密匣后他没吃晚饭便躲进了书房;今天很早就去参加早朝,自然也就没吃早饭;中午回到家中没有食欲,结果又没吃中饭。也就是说,夏元吉已经一整天都没吃过饭了。不过,现在虽然很饿,却也没机会吃点什么东西了,因为养心殿的总管太监马彬已经迎了上来小声地请了安,然后将他引进殿心殿的暖阁内。
暖阁里并没有皇上的身影,夏元吉只看见一个身着六品官服的官员正在全神贯注地看着一本奏折。夏元吉认出那名官员是皇上身边的红人,文渊阁学士、翰林院侍讲杨士奇。翰林院侍讲虽然只是正六品,但杨士奇入值文渊阁后能够参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着实是位卑而权重。夏元吉说起来是官居正三品的左侍郎,然而就权力大小而言,他还比不上杨士奇。
夏元吉和杨士奇颇有相似之处。两者年纪相仿,前者生于1366年,后者生于1365年,两人只相差一岁。另外,两人幼时生活都很贫困。不过,夏元吉和杨士奇却并没什么交情。
夏元吉的父亲在世时任湘阴教谕,虽然家庭称不上富裕,但有着身为教谕的父亲,夏元吉的学识倒还算扎实。十三岁时,夏元吉的父亲去世,他和母亲过了几年孤儿寡母的苦日子,但不久后夏元吉便中了举,接着又被推荐入太学。适逢明太祖朱元璋挑选太学生充实朝廷,夏元吉被选中抄写文诰。同去的太学生对抄抄写写不感兴趣,在房内嘻笑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