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吗?”
姚记者提醒道:“你应该知道,这个收视率有水分的。”
秦天柱:“可能有所夸大吧,但现在的收视数据,大家都不太精确,拿来做个参考,也没什么不妥的。”
姚记者:“听秦导的意思,似乎对《妻子》现在的成绩已经很满意了。可我在《妻子》的拍摄期间,一直看你信心满满的样子,以为你对这部剧期望值非常高的!”
秦天柱道:“高和低,都是比较出来的。我现在也不否认,但拍摄期间的胸有成竹,不排除有强作镇定的成分,毕竟当时的媒体一片看衰声,我不可能不受一点影响。”
姚记者:“我们南方社旗下的《南方*都市报》,曾对你们剧中大量的植入广告,提过过批评,对此,秦导有什么说法?”
秦天柱:“对于植入性广告没必要大惊小怪!
你们媒体不是说艺术要来源与生活吗?我们的《妻子》是部现代剧,难道现代的人们不是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商品大潮中吗?我在剧中出现商家的产品,那也是向真实的现代都市生活致敬!
更何况,这些植入性广告,还大大降低了剧集的制作费用。
看过《妻子》的观众,大都为剧中精美的画面和时尚的服装所倾倒,但我可以明白的告诉你,如果没有这些赞助广告的支持,《妻子》的画面质量不可能有现在的效果。
对观众有利,对制作方有利,对作品本身也没有不利的影响,我为什么不可以去做。如果仅仅是出于对艺术创作的某种清高,而对植入广告不屑一顾。那么,我觉得这些人的老观念需要改改了。”
姚记:“秦导倒是能言善辩,好吧,这个问题我们就算过去了。下一个问题,媒体对《妻子》剧中演员的表演都颇有微词,尤其是剧中的一号主角,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海青年纪太轻,秦导这样用她,有拔苗助长的弊端,秦导你怎么说?”
秦天柱:“《妻子》剧中启用了大量的年轻演员,尤其是四大主角,都是新人。
我承认,这有拔苗助长的弊端,海青的表演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批评,这方面的责任主要在我,作为导演,我没有把演员调教好利用好。
但事实上,直到现在我本人也不后悔,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在一定程度上是放纵乃至推动这种拔苗助长。”
姚记者有点兴趣:“你是说,你有意放纵这种行为?你确定,不是你自己在用人失败后的一种自我辩护?”
秦天柱没有理会她语气中的奚落之意,继续道:“我们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