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勾:指春秋时越王朱勾之宝。湖北省荆门市子陵岗发掘。
==========================================================
[类]:
三尺:的别称。因通体长三尺,故以之为的代称。《汉书·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唐·颜师古注:“三尺,也。”
三尺:的泛称。唐·杜甫《重经绍陵》诗:“风尘三尺,社稷一戎衣。”
七尺:古代长的代称。李益《再赴渭北使府留别诗》:“平戎七尺,封检一丸泥。”《北堂书钞》卷一百二十二:“长七尺。”
利:名的泛称。《公羊传》鲁宣公六年:“子之,盖利也。”
宝:的泛称。唐·韦应物《广陵行》:“归来视宝,功名岂一朝。”
吴粤:泛指春秋时代所制名。《周礼·冬官》:“郑之刀,宋之斤,吴粤之,迁平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七星:古代名。身近柄处饰有北斗七星文,故名。《吴越春秋》:“伍子胥过,解与渔夫曰;“此中有北斗七星文,其值百金。”
十字短:属双兵短器械。长两尺四寸有余,通体为铁制。身有脊。呈棱形,两边有,尖向上17厘米处,另有一字形尖横贯于身之中,呈“十”字形。横突之,一侧略向下弯,另一侧向下弯曲而略向外折出,横有脊,两边锋利。柄呈扁平状,上覆半圆硬木,使握手处为圆形,柄末端有铁环可系彩绸,握手两侧有护手刃,在护手处略朝上翘。用时两手各执一把,十字兼有刺、勾、割的功能。
干越之:指古代吴越所制之善。《庄子·刻意》:“有干越之者,押而藏之,不敢用也,宝而至也。”
子午鸳鸯:双的一种。长三尺,身为扁平状,下部宽一寸半,上部宽八寸,身两侧为向上倾斜的尖,浑体如锯条,二之尖形式不一,一为半圆环形,如月牙状,月牙尖向外;另一虽也为月牙状,但其中部有一突出枪刺状枪头,把为扁平形,上扎布带,把上有圆盘铁护手,把一侧有月牙形护手,薄而锋利,把末有双棱状枪刺,此器四面有刃,甚是锋利。
昆吾:古名。原称“锟”,亦作“琨”。属此。身原为一有刃,一侧无刃,前有尖锋。后来演变为前半身有锋有脊,两侧有刃;后半身无脊无刃,仅呈平板形状。其柄较长,可用两手握持。
木:用木制作的。又名:“班”、“象”。晋代开始用于朝服佩带。《南史·陈始兴王叔陵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