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缘起比较繁杂。
***
《缘起一》物种起源
进化论是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他提出的进化论被视为英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观念。
但很可惜,他并没有把人类文化计算在内,如‘文字怎么来’,‘葬礼怎么来’等人类‘文明’和传统风俗,在地球生物界里的独有特性。
人类如果只靠弱肉强食来进化,不求文明进步的话,那么就真如鸟兽虫鱼一样,只是一个物种而已。
其他不说,手机可以先丢了。(开玩笑的,别较真!)
所以忽发奇想,除了进化论外,还有没有第二个可能呢?
《人形》就是基于相反的观念,退化论而编写。
这是一篇人类强者回归的传奇故事。
《缘起二》易经·佛经·西方经
西方科学唯物,
东方佛学唯心。
中国春秋战国以前,儒道不分家,
我们是心物一元不分的。
西方科学化的唯物论,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巨轮,自工业革命后,成为近代生产力和热·兵·器发展的基石。
佛学不同佛教,
佛学是形而上的唯心哲学,是一个完备圆融的科学思想系统。
在佛学东传以前,
我们古老的中国早已有河图、洛书的记载。
而后有三易,
一为归藏易,关于医相星卜。
二为连山易,关于风水堪舆地理。
三为周易,关于人文文化。
归藏易和连山易已经失传,只余周易,便是后来的群经之首《易经》,是心物一元的科学系统。
中国很早以前,已经是心物一元的思想和科学系统。
如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篇,说的是针灸,所说的经脉,是活的科学,是‘生’理,与现代医学,解剖学的‘死’理,折然不同。
在人死后,是不会找到经络和穴位的。
中国文化是诗哲不分,文史不分的,就连数学也可说是心物不分。
中国的传统数学,称为算(学)、筹算,起于仰昭文化,为十进制,以空位为零。
代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也是意与实用相结合,按类分章,与西方数学也是折然不同。
心物一元可说是中国独有的特色,《易经》更是“日用而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