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的标杆一般笔挺肃立,手中的长枪直指天穹。
这该不会是要杀我们了吧!大公心头一凛,顿时一下子清醒了不少。举头远望,但见明军队列的尽头墙垣高耸旌旗林立,他这才算好歹明白过来,原来是达到目的地了。换句话说,自己作为俘虏的生涯也就要行将结束了吧。
矗立在尤里?苏伊斯基大公面前的正是北京西北的德胜门,由于其名谐音“得胜”,故而在帝国的传统习惯中是专供军队出征和凯旋通过的城门。长长的俘虏行列首先在卫戍士兵的引领下从瓮城北垣下走过,看那十二米高的青砖城墙上,每隔数米便立有一面日月双龙旗,无数军士手端强弓硬弩在女墙垛口和敌台上保持警戒。瓮城北垣正中是一座高大雄伟的重檐歇山顶绿剪边箭楼,这箭楼体高12.3米,面阔34米,城台高12.6米,东、西、北三面共开有82个箭窗炮眼,凌厉的杀伐锐气令俘虏们叹为观止。
比及绕到瓮城东垣,又见一座形制较小的闸门楼。随着明军士兵的号令,券顶拱门下厚重的铁闸在铰链的吱嘎声中慢慢升起,卫戍军士兵们指挥着俄国俘虏组成八列纵队,从铁闸下鱼贯而入,走进瓮城中央宽70米长118米的大广场。
直到此时整体高度达36米的德胜门城楼才真正出现到了苏伊斯基大公的视野当中,这是一座华丽壮美的中国式双层建筑,粗壮有力的红漆木柱直矗在近四丈高的城台上,绿琉璃瓦剪边的重檐歇山顶上灰筒瓦淡淡地泛着朝辉。拱形券顶门洞中,卫戍士兵们取下黄铜裹皮的木制门栓,用力拉开缀满钢制门钉的铜皮实木大门。垂头丧气的俄罗斯俘虏们在士兵们的驱赶下从门洞和交错的长戟下走过,慢慢走上帝国首都的街市。
也许是因为近年来听过了太多帝国大军胜利的消息,也看过了太多得胜还朝的凯旋仪式,北京的市民们对此次胜利本身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情。云集在俘虏队列所途经的街道上看热闹的百姓们更热衷于讨论的是这批俘虏,或者准确地说是奴隶,将会被以什么样的价格出售。连上次那批长得像猴子似的矮个子倭奴都能卖到两百银圆,这些高大强壮的罗刹人看起来应该值钱多了吧。他们兴奋地对从眼前鱼贯走过的俄罗斯俘虏评头品足,俨然自己已经成了市场上的买主一般。
一名军骑从长街另一头飞驰而来,他在押送俘虏的军官面前猛勒住马缰,一扬手中的黄铜鹰杖,高声喝令道:“枢密院有令,从俘虏中选出六千人参加明日的献俘仪式,其余的羁押至城南战俘营看管。”
“遵命!”立刻有士兵上前来在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