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在山西全境的蒙古军队总共也不过两万,以近八万明军的兵力进击不过是牛刀小试。尽管如此,两名将领还是小心谨慎地制订了作战方案,开始步步为营地收复国土。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8月13日,明军收复代县。经历过近三个月的屈辱后,雁门关重新回归了帝国的怀抱。漫步在残破不堪的关城之上,抚mo着被血渍浸透犹然散发出淡淡硝烟味的城台砖石,耳边仿佛还能听到明军士兵拼死搏杀的呐喊声在天地间久久回响。上至统兵将官,下至普通士兵,身处此境无不潸然。
山西全境收复在即,以内阁和枢密院之名义,慕容信光在雁门关举行了盛大的阵亡将士悼念仪式:于关内树碑林一座,其上有自雁门关指挥使以下全部两千三百零七位忠烈殉国军人的姓名,以上官兵一律追升三级,并依此向其遗属发放一笔丰厚的恤金。此外其余死战阵亡的山西守军也循此例酌情处理。
这是萧弈天交给慕容信光的另一个任务:重新鼓舞因山西失陷保定惨败而备受打击的军心士气。因此,慕容信光不但邀请了山西各州府的官绅名流出席,把仪式搞得分外隆重;还主动提出要奏请内阁,将雁门关保卫战中令侵略者肝胆俱裂的《秦风?无衣》定为帝国的正式军歌。此外,他对自发组织民团抗击蒙古人的地方士绅予以了重重褒奖,至于临敌不战而降的军官则一律严惩不贷。
由于山西省在蒙古人短暂的掠夺式统治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慕容信光在悼念仪式后宣读了内阁草拟的政令:免除大同府钱粮赋税十年;免太原府赋税七年;免沁州、辽州赋税五年;免汾州府赋税三年;减平阳府、潞安府、泽州三年赋税各半。
但是,慕容信光接着强调道:由于蒙古入侵造成的军事空虚,枢密院决定在山西五府三州范围内实行军事改革。全省所有军户限今年内到所属卫所登记造册,最后一次出丁服役。自万历十四年起,山西省全境改行募兵制,凡已登记的军户一律销籍转民,由国家按名册提供官田耕种。募年十八以上、四十以下民壮自愿效者十万入伍,供给衣食住所外另有饷银每月二两。士兵年满五十后退伍还乡,由枢密院拨银八十两为养老资财。因伤残提前退伍者另加一百二十两赔偿金;殉国死难者则向遗属发放恤银五百两。如果士兵在服役期间立有战功,则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按功勋级别予以增加。
除了经济上的优厚待遇之外,枢密院还责成地方政府给予军人及其家眷种种便利特权。例如:百户以上的军官退伍后可在地方州县出任保民官之类的乡绅职位;立有二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