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官窑?!”
此话一出,不但陆老和白文超大吃一惊,丛师傅等站在一旁的人也都大感惊诧。
“小易,这么漂亮的一件青花瓷怎么不是官窑了?你有什么证据?”丛师傅质疑道。
易阳端正神色,郑重其辞地回答道:“鉴定一件瓷器一般是从瓷器的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着手,这是一般的鉴定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只要住了这点,也一般不会看错。但是不可全信这个。还要看其时代特征,有些东西那只有明代有,清代没有,确切地说,某个时代很典型,在其他时代就没那么出色了。比如一说到汝窑,大家下意识地就会想到宋代汝窑,可事实是,汝窑瓷器多得很,除了宋代,其他朝代也有生产,官窑的有,民窑的也有,其中有仿得惟妙惟肖的,甚至比宋汝窑做得更好。但不管怎么样还是宋代的最典型,最有收藏价值,其他朝代的做得再怎么好,那也只是仿品,无法和它媲美……”
他长篇大论的,一口气说了很多,可似乎没说到关键点上。
丛师傅听后有些不耐烦了,说道:“小易,你就别举那么多例子了,直接点说,你为什么认定这不是乾隆官窑瓷器。”
易阳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道:“丛师傅,我举的例子是相关的,意思要告诉你们,不要被一件瓷器的表象给欺骗了眼睛。如果我看得没错的话,这只碗本来没有款识的,那款识是新的,是后来做旧的人加上去的。而你们知道,明清官窑很少不带款的,不带款识的官窑除了特殊情况下或作特殊用途的,极其稀少,市场上一般不认可,因为它容易和‘气死官窑’混淆。”
“款识是假的?!”听到这里时,陆老他们越发吃惊了。
“对,款不对。”易阳一本正型的明万历时期的东西啊!不过这当然不是万历时期的了,应该是清代后期的民仿,属于‘气死官窑’中的一支。”
“易阳哥,什么叫‘气死官窑’?”
一直静静跟在易阳身后的陆双双突然问了一句。
她听到“气死官窑”这个说法时感到很有意思,便忍不住好奇地问了起来。
易阳和白文超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都笑了起来。
易阳随即一五一十地回答道:“‘气死官窑’是指没落款的瓷器,一般是粉彩瓷,但也有特殊的。通常是指老窑工退休后的作品,他们虽然离开了造办处,然而作画风格再也不用那么拘谨了,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所以除了胎质,其他的更胜官窑瓷器。极少数工艺水平达到或超过同期官窑的民窑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