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帝退位,孙氏自知临时大总统之位不保,但如果就此将权力交给袁世凯,又不是孙氏的风格。所以,在2月15日,孙氏主持召开17省代表会议,选举袁世凯为东国临时大总统,依据东国临时约法,将总统制改变为内阁制,并且要求总统到江宁任职。
这个,等于是给袁世凯挖的坑。
实际上,查阅后世公之于世的历史资料,我们亦可看到袁世凯虽然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有着自己的野心,但袁世凯其实也是极其够隐忍的,至少比岳山还要隐忍。
本来,孙氏在江宁宣布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北洋军已经占领了武汉三镇中的两镇,要一鼓作气将最后一镇拿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袁世凯忍了。1月16日,腊月二十九,袁世凯回家路上,在京师东华门丁字街遭到同盟会京津分会组织的炸弹暗杀,炸死袁卫队长等十人,袁世凯幸免于难。袁世凯还没想过是不是报复一下南方同盟会,结果在1月18日,也即春节当天,孙氏就以提出五条要约的方式向袁世凯摊牌,企图做实南京临时政府。经过反复修改又于1月22日以公诸报端的方式将幕后谈判全部曝光,势同最后通牒,这不但令袁世凯极其尴尬和不满,也让南方17省议和全权代表伍廷芳尽失颜面。
这时,袁世凯还是很稳得起那种,他以孙氏提出的条件与南北双方协商的内容不一致为由拒绝接受,袁世凯认为,如果清帝退位后各国不能及时承认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又不能统一中国,中国便成无政府状态,这样就无法维持秩序,对付外人。如果孙中山一定坚持己见,他不得不作废先前谈妥之事。
正是在这期间,孙氏忙着与蛇国人谈判,想从蛇国贷款以武装革命军,最后没有谈妥,便又生计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为袁的上台增设障碍。
有人站在后世的高度说袁世凯如何如何,这完全是无聊。仅以1911年底1912年初的形势,包括百分之九十的革命党人,都认为清帝退位后,袁世凯是东国大总统的最佳人选。
南北双方发生的这些事,每天都有助手将其整列为目录,供岳山阅览。如果岳山要求调阅更详细的情报,自然有私人秘书晋安将其送到岳山案头。
对于1912年的形势,岳山早就给皖省定下了调子,不管风吹浪打,皖省都要稳如泰山,皖省在1912年,只有一个任务:发展
发展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大的方面,谁都能想到,譬如教育,交通,工商,法治,但要说到具体的方面,却未必能找到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