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高兴不已,纷纷出谋划策,在现有计划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务必做到天衣无缝。
皇宫外面,依然是国泰民安,赵传风押解运宝船队公开进京,已经传的沸沸扬扬。财富之巨,国朝上下都为之倾慕,很快一传十十传百,顿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饭后话题。一时间,国人纷纷向往殖民海外,无形中对当前的摄政王邓浩楠更加崇拜了。
然而,皇宫院墙之内,此时正上演着一场天大的戏。
同治二年六月五日,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吕宋掠夺来的财宝的巨大喜悦中时,皇宫御医突然宣布同治皇帝身体每况愈下,难以长大成*人的消息。
接着内廷中宫传出消息,成太后准备立新君。
当然,这个消息只是传出来的,邓浩楠跟林风、张溥等人商议过后,张溥指出了其中漏洞。万万不可先让中宫直接以明文出消息,以免造成信王在第一次接旨时就接受任命。
邓浩楠认为张溥说的对,因此并没有让中宫明文,而是让中宫传出口头消息。这样一来,即使出现纰漏,也可以弥补。
即便是口头消息,朝廷上也震动不轻,文武百官纷纷交头接耳,谈论着同治皇帝若是夭折,那么下一个皇帝会是谁。知情的钱谦益等人自然心中有数,稳如泰山。可是毕竟不知情的人占大多数,纷纷开始猜测下一个皇帝是谁,以便早点站队。
太后张嫣按照计划,召集文武百官询问,试探百官的口风。邓浩楠乘机提议由信王朱由检来继承大统,试探一下有没有官员附和。
一试之下,顿时现罗喻义、王永光、曹于汴等三人竟然支持信王,而其他官员则不吭声。
邓浩楠心中有底,罗喻义、王永光、曹于汴这三人立刻被列入信王同党,并派锦衣卫和安全局、军情局三股人马全天候重点监视。
邓浩楠提议信王,张嫣问向钱谦益,结果钱谦益反对,称信王并不足以继承大统。于是张嫣便顺水推舟表示将下旨询问信王的意思,但是何时下旨,张嫣并没有告诉群臣。
会议结束,群臣都知道太后准备立信王为储君,只等着中宫明文公告了。
京城的传言很快传到了兰州信王府,信王朱由检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等好事落到他头上。
“恭喜王爷,这储君的位置非你莫属了”
花园内,朱由检正陪着王妃和六岁的女儿长平郡主赏花,王承恩陪在一旁。
“父王要当皇帝了吗?”
长平郡主瞪着一对大眼睛询问父亲,旁边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