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让他们感兴趣的就是谁给他们衣穿,谁给他们饭吃,谁给他们活路,谁给他们安稳的日子的人。
这一点,辽东都督府做到了。
因为辽东都督府治下从辽东到台湾府,虽然地弃不大,但是蜿蜒大明南北,得到实惠的老百姓们就是铁证,不需要宣传。
相比较大明国内天灾**民不聊生的境地,老百姓们向往到辽东都督府治下生活。只不过,大明各省官员对于人口的控制及其严格,老百姓迁徙都必须有官府放的路引才行,否则即使乞讨也不得离开州府管辖地。其他州府更是怕惹事上身
因此,能够真正迁往辽东都督府控制下的州府的老百姓,只有大明沿海各府县的老百姓,因为他们只需要抵达海边码头,便会有辽东都督府派出的船只前来接他们。而沿海州府的官员不敢得罪辽东都督府,因此对于人口的迁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沿海各府县的流民外迁,也减轻了各府县官员们的压力,他们也乐得清闲。
不过,这一切对于邸浩楠来说,却是如同久旱逢甘霜一般。
因为,以邓浩楠为的辽东都督府集团的崛起,不过都是一群军事上的武将,论打仗自然无可挑别,开疆拓土更是不在话下。可是随着辽东都督府治下的扩张,地域、人口等方方面面都在扩大,靠武官已经无法挥其潜力,因此邓浩楠对文官的需求终于提上了日程。
针对邓浩楠进位辽国公,其帐下的文官集团的严重缺乏已经制约了辽东都督府的进一步展,为此黄祖培和冯邵延开始向邸浩楠进言招纳文人。
当然,文人很多,邓浩楠不需要吟诗作对的那些文人,他要的是有治理地方事务的专才。
然而,明朝时实行八股取士最严重的朝代,明朝皇帝朱元璋因为没啥文化,所以对于实行八股取士尤其重视,他认为只要使用八股取士,就能够达到上智下愚的效果。当然,明朝可以延续将近三百年,或许跟这个有关系七”
但邓浩楠知道,通过八股取士出来的文人当官根本不懂得治理地方,因为单靠四书五经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在科技在飞进步,想要保住东方的霸权地位,就不能够靠他们。邓浩楠希望收些擅长六艺专才的文人,这样术业有专攻,才可以更好的展。
当然,邓浩楠的这种想法仅仅适用于辽东都督府实控区内,因为那里是从一清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什么阻碍力量。就算有,也被辽东都督府摆平了。
但是一个,辽东都督府是无法满足的,邓浩楠需要的是控制整个大明帝国,这光靠武力